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典型案例:学生的创意评价让班级更温暖

班级管理 2022-05-19 08:42:59

相信很多“老班”一定也有这样的感受:带一个班久了,常规工作变得顺畅的同时也易于陷入俗套,而同样或者类似的方法在一个班运用得久了,孩子们也会感到乏味,班级评价亦如此。近年来由于我一直“跟班上”,所以也一直在努力改进班级评价机制。我关注到了激励性、正向性和免伤害性,也尝试了多种创新方式,比如班级绿卡、奖励支票、对子组评价、小组名片、感动班级人物的颁奖词和照片式奖状等,但是总觉得还是老师策划得多,到底是不是学生最需要的呢? 2015年秋季,我在带了三年的班级(当时已经五年级了)尝试进行评价改革。

记得那是开学第一周的周五,我在班级下发了“班级管理新规征询意见表”,并且向孩子们表明了我的态度——希望以一种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激励性评价,让每个人补充小组管理细则和个人考核项目,同时写出自己喜欢的评价方式:做得好的时候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做得不好时需要什么样的制度规约和提醒。孩子们的奖惩意愿反馈让我忍俊不禁,各种策略充满了游戏精神。奖励分两类:免罚单或一次免做某项作业的机会、愿望支票。

惩罚类就更好玩了。比如:给组员或班级同学买零食,让大家享受零食大餐,而自己只能可怜巴巴地看着咽口水;为班级同学倒水(直饮机里取水);为班级买一盆小绿植;表演一个小节目,把全班同学全部逗笑为止;作富有趣味而深刻的小演讲;立于教室门口向所有进教室的同学和老师行鞠躬礼问好……

没有孩子不喜欢游戏的,孩子们期待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班级奖惩评价。我虽然一直关注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但从未想到让评价充满游戏精神,孩子们的建议给我打开了另外一扇窗。我把孩子们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召开班会讨论如何把班级前期的评价方式与他们所喜欢的方式融合起来。经过商议,我们借鉴阅读存折和道德银行的部分评价策略,更新班级绿卡的使用方式,发挥存折和支票的双向功能,对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存取与支出”等记录,奖惩策略参照孩子们自己喜欢的系列方式。后来我们讨论出以班级吉尼斯纪录为突破口,设立个人吉尼斯纪录、小组吉尼斯纪录,改变过去简单的梯级目标考评方式,凸显个人和小组的特长与优势。

这一体现游戏精神、具有“跨界融合”意味的班级评价方式完全是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当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发自内心的对他们意愿的尊重时,孩子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被进一步激发出来。

所以,在五年级和六年级这两年里,这个班不断涌现出各种好玩的评价方式:2016年春季,我们在班内推出了隐形天使活动,进行了三轮(即三个月),即每名同学在开学初列出春季自己要着力改掉的一两个小缺点,同时写出特别想得到哪方面的帮助,然后放在心愿包(由于是春季开学即试行的,我们沿用的是红包)里,由同学们随机抽取,抽到谁的就是谁的隐形天使。每周需要对自己的小主人至少作一次提醒,一个月揭晓一次,要保证在这一个月内不被小主人发现自己的温暖提醒和鼓励。月底揭晓后,二人可以讲讲彼此的感受,然后由小主人将之前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自己的“隐形天使”,“隐形天使”也会将这个月看到的“小主人”的行为表现以“天使絮语”(即总结和下阶段的目标)的形式写在自制的精致卡片上,作为礼物回赠。

这种创意评价让班级里充满了温情。每个人都怀着良善的心悄悄地关注并暗中帮助着另外一名同学,每个人又同时感受着来自别人的关心。而且这是一种游戏,还要很保密,让大家都充满了期待。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加入到了“隐形天使”的活动中,我也是一个孩子的“隐形天使”,同时也拥有一个“隐形天使”。可是,有意思的是,我经常在办公桌或备课本里收到不同字体、不同要求的提醒或温馨小礼物。一个月后我才知道,有孩子知道了我的“心语心愿”后,就结伴轮流给我送“天使絮语”,而且很多孩子也发现自己收到了多种方式的提醒纸条,有时在文具盒里,有时在本子里,有时在书包里,有时在抽屉里,但同一个特点就是“从天而降”。原来,为了相互迷惑不至于暴露,有的孩子故意装作与另外的同学亲近,对“小主人”之外的同学格外关照。

整个班级充满了“神秘而温暖”的气氛,由此,同学们也开始变得格外细腻,更愿意留意对方的表现,也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切都那样美好。这样的美好一直持续了半个学期,到了六年级下学期,同学们就又转入毕业纪念册的制定、书写,各种纪念品的制作和传递中。班级常规基本不需要再用什么“制约”了,谁违反了规则,谁就自觉改正,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惩罚”方式,自觉在班级“自我惩罚”。由于依然是小组管理制,个别自觉性差一些的孩子,也在组员的相互提醒下,自觉去规约。

有一段时间,我曾担心这种“评价无为”状态会不会出问题,过了几个月,我发现大家都过着自我勉励、相互包容的无需外在强加提醒的自适生活,都对班级充满了依恋之情,相互之间充满了温情和善意。最后该班学生以学科成绩年级第一、运动会成绩年级第一、月月校级文明班级等各种荣誉结束了他们的小学生活。同时也以一场自编自导的四个小时的毕业晚会告别家长、同学和老师,纪念彼此在一起的日子;用共同封存的心愿,瓶,许下了六年之约:六年后,他们高中毕业之时,会回到原来的教室,来一场联欢!期待着!

这种经由创意评价带来的美好班级生活,让生活其中的每个人都充满了怀念!

想念那段岁月,想念那班孩子的时候,我就会看看我们的心愿瓶包装箱,计算着下一次见面的日子……

温馨贴士

让评价成为学生成长之旅中的灯塔

教育真正的成功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班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促进班级学生和老师在班级日常生活系列活动的组织和反思重建中,获得成长,进而形成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具体到不同班级里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应尽量发挥多种评价工具的优势,灵活机动地选择不同的评价工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丰富多彩的展示机会,使每个孩子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向前迈进,使每名学生在评价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信和自律。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要把握好日常评价与集中评价的关系,把握好个体成长与班级群体成长的关系,把握好在校与在家行为要求的一致性和协同性。我们在关注动态生成的资源、即时调整的同时,还要善于把握某一时段内比较集中的教育主题,确保学生在班级建设发展中得到持续的关注,并让学生在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到班级生活中,获得综合性成长。

总之,我们要一起探索,让评价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动力,而不是简单地评判与处罚;使评价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而不是行为的束缚;使家长参与评价,让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更好地生活;与学生一起设计评价内容和方式,让评价变得温情而美好,成为孩子们成长之旅中的一盏灯、一束光、一段美好的回忆。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