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无声胜有声,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班级管理 2022-03-24 08:52:00

古代有位老禅师,某天晚上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这个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试想,面对师父如此包容与平静,小和尚内心作何感想?

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教育性,就像故事中的师父和徒弟之间,总免不了教育与引领。尤其是面对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师生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时,班主任处理矛盾冲突的方式,不仅影响着当事人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甚至影响着全班师生交往的质量。笔者有个朋友,在初中时曾经是英语课代表,口语特别好,考试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英语老师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脚踹一个上课与同桌嬉闹的男生,男生不服气顶撞了几句,英语老师拿起讲台上的米尺直往男生背上打去,直到尺子断成几截。朋友说自此之后,她开始厌恶英语课,每次上课故意睡觉或者躲在下面看小说,英语成绩一落千丈,直到初三换了英语老师,她才下狠心补习,以提高成绩。

这虽是个特例,但值得我们省思: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乃至你所带这门学科的态度。赞可夫曾说过:“就教育上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只有教师和学生关系良好,保持积极、平等、平衡的人际互动,教育教学才能有效实施,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师才能感受和享受教育的幸福。

不管哪个阶段的学生,都是成长中的人,都会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而作为班主任,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之人,面对今天个性突出的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遇到冲突,巧妙化解是良方。

来看一个故事:

一堂英语课上,学生小红由于未能听清老师所讲内容,便声音较大地询问起他的同桌。一向严肃认真的马老师并不清楚其中原委,较为严厉地斥责小红破坏了课堂纪律。小红不服,与老师顶起了牛,一气之下,马老师当场宣布,小红必须公开认错,否则下一堂英语课不得进入教室。

此事传到班主任那里,班主任还在思考如何“圆融处理”这件事时,马老师主动找班主任说这件事到此为止,他已决定撤回先前的“宣言”。

原来,“出事”以后,班长小强当即找来小红,通过谈话,小红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不是。当天中午班长小强召集部分骨干与小红一起,精心拟就了一封劝说信,并由小红亲自送到了马老师的手中。奇妙的是,这封信竟成了开启师生矛盾之“锁”的一把“钥匙”。

信是这样写的——

马老师:

你好!

现在,外面的阳光真好,虽然,有时会飘过一点阴云。老师,您还在生我们的气吗?您是我们最为尊敬的老师之一。这不仅仅缘于您渊博的学问,严谨的治学,更重要的是,您有一颗跟我们跳动在一起的心!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猜测您当时的心境。同学们都认为,如果不是因为某种缘故,您断然不会有当时的“怒”言。是的,我们还很随便,有时不够注意课堂纪律。同时我们又很“孩子气”,就是生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有时也动不动跟他们怄气,闹情绪——仅仅因为他们说重了我们一点。您看,我们是多么淘气。老师,您又戴起了老花眼镜,在办公室为我们悉心批改作业了吧——很是懊悔的小红期待着,我们全班同学都在祈祷着:愿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 敬上

班干部的积极行动,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件,化解了一场师生冲突。案例中化解师生矛盾的主体不是班主任而是学生,班干部用主动的态度和真诚的劝说,不仅化解了一场师生之间的情感危机,也顺利打破了彼此间的僵持局面,不得不让人折服现如今学生的智慧。

深入分析,造成师生间冲突最重要的原因是师生“权力”的不平等。在具体教育生活情境中,很多班主任(老师)还是以“权威”自居,就像案例中的马老师,小红同学当时大声说话确实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让马老师如此生气的根本原因是他觉得小红当众顶撞,是对他的不尊重,在全班面前影响了他的“威严”。为了挽回所谓的尊严,就要求小红必须公开道歉。如果站在学生小红的角度想一想呢?她是否也觉得老师有些小题大做,心有不服甚至心怀怨气?

当然,当前师生关系似乎也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因为担心学生心理脆弱接受不了批评,学生出现了错误也听之任之或者淡然处之,这也是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学生出现了错误、师生之间出现了矛盾,班主任应理性对待,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以不伤害学生身心的方法去沟通和解决,就会减少甚至化解很多师生间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