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也说说“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

学校管理实务 2022-03-10 08:59:01

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学校是你必须敬畏的地方》,转发者不少。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不知是否与最近一些地方发生的“校闹”有关,不过在我看来,若与这些目无法纪的非正常人类谈敬畏,实在是太看得起他们了。“敬畏”是正常人才有的一种情感。

学校的确应该是一个让人必须敬畏的地方,当然,它更可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一个让人心生向往的地方。

学校是一个必须敬畏的地方,是因为它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通道,是教人求真、求美、求善的地方。然而,并非所有名叫“学校”的地方都完全担得起学校之名。

如果学校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校,成为一个“你必须敬畏的地方”,那么,学校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首先应该对它心存敬畏。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回忆小学时的老师埃尔莎小姐时深情地写道:“我们不爱这位老师——我想,如果说爱她,对她是一种冒犯,应该说大家都崇拜她。50年后,妇女解放运动者声称上帝是女性时,我一点儿也不惊讶。我早就认为上帝可能是女的,就像埃尔莎小姐一样——黑丝斜纹洋装、夹鼻眼镜以及时髦的鞋子,这一切一点儿都不会让人不悦。她确实让人联想到上帝(至少这上帝知道我这可怜罪人的优点),不过不像做礼拜的牧师跟我们讲的上帝。不要以为德鲁克真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回忆起老师都是那样深情款款。在回忆中学的求学经历时他写道:我在这所颇负盛名而且相当传统的中学就读的八年中,碰到的几个老师都相当平庸。……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不仅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恐怕连自己都教的无趣。”对小学阶段的其他老师和大学老师,他是这样评价的:“在受教于埃尔莎小姐和苏菲小姐之前的三年,我所遇见的老师也是一样乏善可陈。后来,在大学时碰见的老师也只是普普通通。……我20岁出头就开始在大学教书了,许多同事都和我的中学老师差不多一不是令人生畏就是能力不足。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你觉得有所吗?

有趣的是,埃尔莎小姐和苏菲小姐都只教了德鲁克一年,而这一年,德鲁克并没有学会老师希望他学会的东西。20多年后,在美国的德鲁克获知埃尔莎小姐还健在,给远在故国奥地利的埃尔莎小姐寄了一封信,信是用打字机打的,只有签名是手写。几个星期后,他收到埃尔莎小姐的回信。她写道:你一定是同一个彼得·德鲁克。我教书多年,很少失败,然而你就是我教学失败的一个例子。你唯一必须从我这儿学习的,就是写好字,但是你依旧写不好。一位自认为教学失败的老师,却得到学生终身的爱戴。因为她们对他的影响让他受益终身:她们对我影响之深远,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埃尔莎小姐用她无与伦比的洞察力、高超的教学技巧征服学生,苏菲小姐则是用爱、耐心、包容让学生心生爱戴和敬仰。

如果学校中有埃尔莎小姐、苏珊小姐那样的老师,而且,你很幸运地曾经受教于这样的老师,那么对学校的敬畏不是自然而然的吗?假如德鲁克没有遇到这两位良师,我猜想他的回忆录不会有“怀师恩”这一章节。

前不久,一位朋友急着找我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的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开学一个多月,因为上课和同桌讲话,已经被调整了三次座位,夫妻俩苦口婆心地做孩子的工作,甚至威逼利诱,让孩子写保证书,但都不见成效。朋友找我是因为老师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孩子继续和同桌讲话,就要考虑转学了,希望我能为他支支招。听了朋友的叙述后,我想了解下老师都提供了什么样的建议。我看了朋友和老师的微信对话,老师除了陈述事实、责备家长以外,没有给家长任何有价值的意见。家长面对老师的责备,一直都是小心翼翼地赔礼道歉,不敢对学校的教育责任提出半点质疑,应该是足够“畏”了,即使看到老师说“这孩子你们再不教育好,这一辈子就毁了”,家长虽郁闷,也只是回复了几张哭脸,并保证继续加强教育,不给老师添麻烦。

朋友告诉我,孩子原来挺好的,自从妻子生了二胎以后,好像就越来越不听话了。了解了情况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且不说,同桌同学课堂上讲话,教师本就应该负有教育的责任。哪怕把责任推给家长来分担,教师只要对孩子抱以同情,愿意花些功夫,对孩子的家庭背景多作些了解,其实是可以给家长提供帮助的。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有几乎完全翻版的案例,教师如果有所涉猎,足以能给家长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哪怕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如果足够负责任,请教学校的心理教师或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应该能够向家长施以援手。

在这个教育事件当中,我完全看不到教师应有的专业精神,处理之简单粗暴,甚至连普通人的思维都不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不就是爱讲话吗,怎么就“再不教育好,这一辈子就毁了”?这样的标签,对孩子来说太残酷了。

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教师,家长要如何才能心生敬畏!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都是这样的专业水平,都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我不知道,家长要如何敬畏这样的学校!

学校是一个必须敬畏的地方,但敬畏不能依赖自说自话。要让人敬畏,首先请我们,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敬畏这个名叫“学校”的地方,敬畏教师这个职业,努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负责、用心、专业地对待每件事、每个孩子,用对的方式做教育。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