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岗位培训,不只是发生在小学低年段,每个阶段的班干部在处理“干群”关系和策划活动中,其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都需要我们给予相应引导。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坚持做好岗位练兵,让班级岗位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第一,指导班干部自我提升和完善。在班干部培养工作方面,有一些共性要求,诸如德、智、体各方面都应较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号召力,有较好的人际关系等。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干部的个人特点区别对待,比如有的组织能力强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有的自身学习能力强但协作能力不足等,班主任要让班干部们认识到“自己是最好的制度”,在履职过程中从严要求自己,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成为班级榜样群体。
第二,指导所有干部要能胜任现任岗位工作。指导班干部在现任岗位上提升组织、协调能力,更好地开展工作,除了通过岗位职责引领其履职之外,还要形成干部例会等常规,引导班干部们养成自我反思、提高的习惯。例会上由班干部作自我总结,除了总结分管的班级事务,更要汇报自己在本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是否有哪些方面没有处理好,需要得到什么帮助或者是否有了新的调整方案。
与此同时,班主任也需要密切关注每个班干部的履职情况。不是特别紧要的事情,尽量不要给予负面评价,尽量正向引导每个干部大胆开展工作。总结会上,通过干部自省式的发言,班主任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到每个人对岗位的理解等,可随机给予指导,助其明确下一周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更新和自我提升的要点。
第三,实行轮岗前述职制度。核心班委任期在开学初或者在竞选工作结束后,就讨论确定下来。一般而言,班级核心管理岗位一学期轮岗一次较为适宜,服务岗及临时岗位根据事务需要定期轮换。
不管任职时间长短,都要安排述职环节。一般在任职最后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准备述职,同时申报拟轮换岗位。如果轮换岗位出现“扎堆”、分配不均等情况,可以召开班委会讨论决定,如果都是成熟的班委,某个时段也可以采取抽签换岗位的方式,这样更加考验人,当然也更有吸引力。
轮岗前岗位确定之后,依然要重视岗前培训。笔者把这个阶段的培训转交给了学生,即选择一个特定日期,进行“交接仪式”,让前任班干部和现任班干部办理交接手续,这也是督促学生反思、相互学习、群体交往的绝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