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校在介绍学校工作时,大抵都会提到“科研兴校”。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至少从表面上看,学校都是很重视的。相信每所学校的工作计划和总结中都少不了教育科研这个版块,但这些改变不了教育科研在绝大多数学校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很多学校,教育科研只是一个不能缺位的摆设,是个好看的花瓶。这个花瓶虽然实用价值不高,但摆在“大厅”之中却也能增色不少,让“大厅”有了那么一点“现代”的味道,故而来了客人,花瓶还是不能少的。教育科研沦为摆设,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价值缺乏认识,对学校应该做怎样的教育科研没有深入的思考,学校没有切合实际的教育科研规划和相应的制度保障,甚至排斥教育科研。学校仅有的一些课题,也只是因为上级要求不得不为之,或别人家都有,不得不做,跟风、随大流,教育科研处于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科研从未被正眼相待过,甚至连表面的重视也没有。
第二,视教育科研为形象工程,一味追求课题的级别,不从学校实际出发,盲目申报国家、省市规划课题,申报成功后就束之高阁,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研究行动,到结题时,东拼西凑形成结题报告,找一些沾得上边的论文汇编成册,正儿八经请几位专家鉴定,一些规定动作完成,基本就可以拿到结题证书了。这样的教育科研,题目大,过程假,结果空,严重败坏了教育科研的名声,也让有良知的教师对教育科研持怀疑和排斥态度。
第三,搞运动式的教育科研,不加区别地要求“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脱离了教师的实际能力和需要,为课题而课题,导致申报课题时热热闹闹,过程中冷冷清清,结题时草草收场。教师非但没有从教育科研中体验到乐趣,体验到对自身成长和改进教学的价值,反而做了很多无效的劳动,加重了工作负担,课题也就越来越鸡肋。
第四,过于追求教育科研的规范,让教师做并不擅长的理论研究,脱离了教师的实际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研究”与“教学”成为两张皮,研究的所谓成果没有运用价值。教育科研被神秘化,让绝大多数老师望而生畏,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少数老师的专利或追逐名利的工具。
第五,重视教育科研,但有想法没办法,重视停留在表面。有的学校的确重视教育科研,对教育科研能够给予经费支持和鼓励,学校也有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机构,但教育科研的推进困难重重。显然,教育科研仅靠倡导和给予经费支持是不够的,缺少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培育和科研能力的有效培训,缺乏专家的理论引领和技术支持,缺少对研究过程的有效管理和适时指导,教育科研肯定不能深入和持久。
要改变教育科研的这种现状,可参考如下对策。
对策一:对教育科研的价值和内涵进行哲学思考,认识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走的范式及其意义。重点是要明确教育科研对改进学校的意义,明确学校要做怎样的教育科研和怎样做教育科研。
做怎样的教育科研?我的观点是,中小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树立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的意识和习惯,倡导“问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记录即成果”,在常态的工作中反思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录案例就是中小学校应该倡导的主要教育科研形式。
怎样做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式是行动研究,即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提倡教师“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并能够通过记录和积累,用叙事研究的方式再现现场。同时,还要引导教师设计基于任务的学习,开展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以提高研究的水平和营造良好的团队研究氛围。
对策二:制定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为学校理性开展教育科研绘就蓝图;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教育科研奖励机制,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的发展,确保学校教育科研有章可循,有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保证教育科研不走过场,不搞形式。
对策三:分层要求,确保实效。对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要给予不同的科研任务要求,如有学者提出的“青年教师能够上好课,就是做研究;中年教师能够说清为什么那样上就是做研究;老教师能够总结教学经验就是做研究”。教师做教育科研,必须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提出实事求是的要求,新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同层次教师给予相应的要求,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得到”,才有实效,才有持续的动力。
对策四: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揭开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纱,人人都能亲近教育科研,并从教育科研中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引导教育科研过程中的同伴互助,让教师能够得到适时的帮助,克服研究过程中的无助感和孤独感;加强教育科研中的专家指导力度,特别是一些已经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需要提炼成果时,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对策五:主动借力,提升学校“大课题”的研究水平。学校在倡导人人做适合自己的教育科研的同时,往往也为了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需要有带动全局的“大课题”。这样的“大课题”只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主动借助高校或教科研机构的专业力量,通过专家的引领,提升研究的水平,并使研究成果能够落地。
教育科研总给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要让教育科研之花真正在中小学盛开,还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在实践中解决更多的困惑和难题。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在呼唤学校内涵高品质发展的今天,不重视教育科研的学校不可能是一所真正的好学校,教育科研是激活教师创新精神,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学校应当坚信将教师引上正确的教育科研之路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必经之途,大兴科研之风,形成学校科研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