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是指对学校人、财、物进行配置,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管理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好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失范的学校管理,对学校的负面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
德育难题
学校办学行为失范,是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中一个敏感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行为,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学生品德的形成。
(1)乱收费。对学校收费行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学校为了创收,大打擦边球,暗中以各种名义收费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2)违规补课。尽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对学校违规补课行为,进行明察暗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但是学校集体补课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周末补课,让学生本来可以休息的日子,也变得繁忙了。
(3)公开造假。为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学校动员一切力量进行造假。例如,为迎接检查,临时突击排出假课表。检查组一来,全部课表都得撤换。造假的,还不仅仅是课表,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如台账、各种功能室的设置……这些,学生可以看得见的。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检查评估工作中,为了保证通过,个别地方的个别学校,甚至还出现了借学生、借图书资料、借老师的情况。
(4)说假话。为了上级检查的过关,学校领导、班主任乃至任课教师,都告知学生,万一检察人员问到相关情况,应该怎样回答,不应该怎样回答,说的完全是假话。例如,如果问到学校有多少名老师,该怎样回答;问到每天上几节课时,又该怎样回答。
(5)抢生源。这是高中和一部分初中,乃至一部分小学的做法。在国外,这是匪夷所思的行为。抢生源就是抢优质生源,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抢生源的手段五花八门:
①扣准考证。吴某就读于某中学,中考成绩出来后,吴某的母亲曹女士查询到女儿中考考了高分后,很高兴,准备让女儿报考另外一所中学。但是,女儿的准考证被学校扣压了。曹女士说,她带着女儿到学校索要准考证时,还遭到了学校方工作人员的殴打,公安部门介入了调查。
②承诺优惠条件。最常见的优惠条件是:中考成绩在多少名之内,全部免除各种费用;在多少名之内,免除部分费用。其次是,提供住宿,且答应安排陪读人员在学校内当勤杂人员……
③抢生源最极端的手段就是高价买高分学生。学校现派出教师,暗中了解周边学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一旦发现中考状元,就实施软磨硬泡的购买行为。价格高低不等,从几万到十来万都有。
办学方向的失范,这是最严重的失范,影响是全局性质的。
问题诊断
学校管理,是为学校发展服务的,更直接地说,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脱离了这一根本宗旨,应该说任何管理,都是失范的。
管理一失范,就可能引起整个学校工作的失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内部的失范,没有什么比管理失范更严重的了。
学校管理失范,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1)脱离实际的宏观管理。实际上,任何一所学校都不愿意自己的管理脱离规范。学校之所以管理失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的各种评估。
评估,本是为了推进工作所采取的措施。科学的评估,可以为学校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一个基本的管理框架,可以为学校管理工作查漏补缺,对学校管理是非常有益的。问题是,目前的一些评估检查,指标过细,要求过高。有的评估指标,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若干细小的要素,进行分项评估,这是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其实,利于评估不一定利于工作的开展。过细的分项评估,只会使学校工作失调。过高的要求,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造假,说假话。例如“普九”评估,当年要求过高,一些学校学生人数达不到要求,就只好从别的学校借学生;图书数量不足,也只好从别的学校借图书;在辍学、借读、转学方面做手脚,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评估指标从实际出发,又略高于实际,学校也就没有作假的必要了。
(2)学校自身管理思想的问题。有的学校,为了追求高目标,为了在众多同行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先者,不从学校实际出发,擅自提高标准,其他学校就必须以此为新的标准实施管理。例如,有一所学校为了在学校仪器装备中得到领导的肯定,竟然给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地面铺上了塑料地板。本来评估指标上没有这样的规定,评估者一看,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此后的所有评估就都按照这一标准来要求,地面不铺塑料地板的,就不合格。当然,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时候,学校经费短缺,实验室和仪器室铺塑料地板是超前的要求。而实际上,那个时代实验室和仪器室铺不铺塑料地板,对教学实验的进行与仪器管理工作的质量影响不大。
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一种脱离实际,为工作而工作,为检查而检查的现象。这里所指的实际,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有的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检查标准的时候,主要不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检查的需要出发,坐在办公室里,在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制定标准。这样的标准,对于促进实际工作,效果并不理想,只对检查及检查后的排名次起作用。学校为了在评估检查中得到好的名次,就自然会在迎检过程中,按照检查指标的要求去“制作”迎检资料。
这种为检查而检查,为评估而评估的做法,背离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宗旨,把学校管理工作引向了非正常轨道。
(3)管评不分。目前的学校管理与学校工作评估,主体都是学校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部门就是评估部门,管、评不分。运动员与裁判员,都是同一主体。
这样的管评机制,虽然对教育工作的推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管评不分,造成学校管理工作弄虚作假。评估结果,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掌握,给学校造成的影响就是:千万不能给上级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学校工作只能好,不能差。问题是,这里的所谓好,就是完全吻合那些不切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指标;所谓的差,就是不完全符合评估指标。并且,评估的结果,直接与学校的评先评优挂钩。学校不作假,就得不到更多的直接利益。
(4)社会风气的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影响,不言而喻。
学校管理工作的失范,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其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1)暗示学生弄虚作假。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另一方面,我们更在教学生作假。学校大规模造假,甚至直接安排学生说假话,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长远的。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都在要求学生求真,要学会诚实做人,以真心面对社会,面对他人。可是,当学校为了评估检查的过关,而让学生造假,说假话的时候,学生不对学校,不对教师产生质疑才怪,还能指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2)对学校工作本身不利。为了应付评估检查而开展工作,与学校实际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现在的学校评估工作,学校的态度就是两个字:应付。为了应付评估,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做”资料。已有的,继续完善;没有的,重新补做。评估者一般也只看材料,很少关注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可见,这样的评估,对学校管理工作,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把学校管理工作引向了弄虚作假的邪道。
(3)破坏了学校形象。违规举办补习班、滥收费、抢生源等,都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学校管理层的造假,为学生创造了不良的成长环境,就是在误导学生。
破解策略
学校管理失范,这是学校中仅次于安全问题的大事,其所造成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优良的学校环境,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而管理严重失范的学校环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有害的。
学校应该创造优良的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1)坚持学生本位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管理的首要工作。
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生动活泼的生活和学习,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作为日常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只有在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优良品德才有形成的可能。
学校管理工作失范,把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晾在一边,走了一条偏路,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比如为创收而补课,严重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远离了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根本宗旨。
而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装在心里,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工作核心。这样就能把其他与此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阻挡在大门之外,使学校正常的工作不受干扰。
(2)提升校长素养。校长作为学校的掌门人、核心人物,再怎样强调其对学校的影响都不过分。可以说,学校管理失范,直接与校长有关。
有一个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素养,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存在与发展。
提升校长素养,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管理失范,其实质就是管理水平不高。素养高的校长,能够正确认识到评估与学校发展的关系。他们懂得怎样的评估才能促进学校发展,懂得怎样的管理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会盲目地、随意地作决策。
高素养的校长,能够正确认识学校工作的根本宗旨,不会为了其他方面的工作而忘记了把学生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加强学习,加强修养,是校长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校长孤陋寡闻,粗俗庸俗,学校管理就只能在低水平上滑行。现在的一些校长,架子比能力大,酒量比水平高,眼睛向上,自我中心,刚愎自用,学校管理严重失范,一所好好的学校,一两年就被搞垮,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增强责任感,提升管理能力,是校长提升素养的核心。责任感,是校长实施学校管理的重要动力。一个缺乏责任感的校长,并不会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是就事论事,只顾眼前。而一个责任感强的校长,一定会时刻把学校的发展,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管理能力,是校长实施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学校管理能力强,就能够保证管理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且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稳步推进。
大局意识,也是校长素养的重要内核。有了大局意识,校长就能在工作实践中,抓中心工作的同时,使各项工作平衡推进。
有思想,这是一位高素质校长的重要标志。目前的很多校长,就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没有自己的办学主张,在办学过程中只能左顾右盼,见风使舵,盲目前行。思想来自实践,思想来自思考,肯学习、肯思考、敢负责又勇于实践的校长,才是好校长。
(3)上级部门大力支持。这里的支持,指的是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从学校发展出发,进行教育管理,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从主观臆想出发,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则、评估指标。教育管理部门要多做有利于学校管理,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