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班级,一定是课堂气氛活跃,教室整洁干净,集体活动积极,班干部说话有威信,同学之间和睦……班主任要想建设好一个班级,必须抓住一件事——拥有良好的班级舆论。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级舆论,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德育难题
不良的班级舆论,可以导致整个班级言人人殊,一盘散沙,人心涣散。正不压邪,邪气太重,班级就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常见的班级不良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这个班是烂班。”对于班级的此种看法,比较普遍。这倒不是说“烂班”处处存在,仅指抱这种看法的人,到处都有。
一些学校,有的人只要一看到自己班上出了点小问题,就随口说出:“我们班是烂班。”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就可能传遍了全校,乃至传到了家长的耳朵里。可能还会有人因此而添油加醋,添枝加叶,虚虚实实,仿佛班级真的成了“烂班”。
(2)“班主任偏心。”这也是比较普遍的看法。一些同学,一遇到班级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抱着看戏的心理,冷眼旁观班主任怎样处理,并进行猜测。一旦班主任处理的结果与其所期盼的结果不一致,就以为班主任偏心,有人走了后门。如果班上有某位同学与班主任是亲戚关系,那就更不得了,“偏心”论就会更加猖獗。例如,班主任的某位亲戚被班上其他同学打了,班主任秉公处理,谁不对就处罚谁,还是会有人站在偏激的立场进行议论。这样,再好的事情也有可能被议歪,好人都会被看扁。
(3)“读书无用。”“读书有什么用?我亲戚小学没毕业,照样当老板。”这也是常见的不良班级舆论。只要有人提出这种看法,就一定会有人附和。然后,不止一个同学举出自己身边文化程度不高,却发了财的例子。于是乎,不少学生以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读好读差也无所谓,混混日子过就行了。
(4)“班上好不好与我无关,我只要搞好学习就行。”此种舆论,就真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好像班级建设与他们无关。如果此生学习成绩好,在班上影响大,其所产生的影响就大了,很有可能会影响全班同学,产生巨大的认同感。结果,班上事务无人管,班级就像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大家各顾各,只在乎自己个人的事情。
班主任遇到这样的现象,非常无奈。很多情况下,不论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都看不到效果。
问题诊断
舆论是人们对某具体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态度。针对老人摔倒在地,“救还是不救”这个问题,发表的各种看法,就属于舆论的范畴。不管主张救还是不救,都是一种舆论,一种导向。如果是众多人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那就成公众舆论、社会舆论了。学生在校读书,隶属于学校,而他们又隶属于具体的班级,他们对班上所发生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属于班级舆论。
班级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舆论将导致班级思想混乱,人心涣散,影响全班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
不良班级舆论,是班级组织涣散、目标不明、规范执行不力的结果。
(1)组织涣散,是班级领导核心思想不统一,人心思变的结果。一个班级组织能否坚强有力,取决于核心人物——班长。班长,作为一班之长,必须品德高尚,思想纯洁,工作能力较强,否则,不足以服人。如果班长本人存在问题,遇事不能果断处置,万事依赖班主任,班上就很有可能人心不齐,很难把班级管理好。尤其是遇到一些明显对班级不利的事件、言论时,不能够正确处置,对班级的影响难以估量。
(2)班级奋斗目标不明确,班上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根本不明白全班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导致学习各顾各,班级事务无人过问,问题就可能越积累越多。
(3)各班都有自己的班规,问题是怎样执行。如果有人违反了班规,谁来处置,怎样处置,这是一个大问题。制定几条班规不难,难的是执行。
一个班级几十个人,并且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大大小小的矛盾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对不良影响处置不及时,会导致班级舆论不良。
当然,班主任的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在班级建设中,在班级舆论的形成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班主任的“懒政”则最容易导致班级舆论不良。有的班主任,把自己混同于一般任课教师,很少下班,对班级情况不了解,更不用说对班上学生情况的了解了。甚至连家长打电话问到孩子的在校表现,班主任也心中无数,只能含含糊糊。这样一来,班上发生了事情也得不到及时处理,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班上一团糟。
那班级舆论不良,会导致哪些后果呢?
(1)思想混乱,是不良班级舆论的直接后果。一个班级,一定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全班学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心中还不存在明辨是非的标准,很容易受不正之风的影响。例如在班干部选择中,个别学生抱着不正确的目的,在班中大搞不正之风,对班上同学进行贿选。有的学生很容易上当,在投票过程中暗中帮助贿选者,让其顺利通过选举达到个人目的。这在小学和初中比较容易得手。原因就在于小学和初中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容易受蛊惑。如果形成了良好的班级舆论,班级形成了合力,就不至于让某一个同学掌控了选举。
(2)缺乏凝聚力。一个班级思想涣散,班级舆论不良,学生与教师之间离心离德,离心力巨大,一个班级就可能散架了。此类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发生过。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班级,学生之间只有表面的和谐,缺乏内在的凝聚力;师生之间更没有心相近情相融的情形,有的只是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的心态。班主任的话没人听,班主任布置的工作没人尽心做好。结果,要求转班的申请就可能越来越多。
班级谣言满天飞,将败坏班级及学校形象。学校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学校只要发生了什么事情,社会上一定能在短时间内知晓与传播。只要班上有什么谣言,对学校,对班级本身,对班主任个人,都是一种不良影响。一所学校,只要有一个班经常有谣言传出,整个学校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
破解策略
不良班级舆论对一个班的影响,可能出乎我们的意料。正确的班级舆论对一个班级建设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班级舆论建设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1)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导向就是方向。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家庭教育背景的繁杂不一,对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甚至还有负面导向作用。当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组成一个班级时,相异的思想意识,个人化的生活经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他们对一个问题很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舆论中心难以形成。此时,亟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明辨是非。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牵涉各个方面,复杂,琐碎。然而,在烦琐的工作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善于为学生指路,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讨论,多问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没有道理”“对不对”“这样做好不好”“行不行”之类的问题,以便使学生与自己达成共识,产生共鸣。
班里总有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存在,也会有一些事件发生。在尊重学生,且不涉及学生的隐私和自尊的前提下,拿来让全班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使全班都受教育,也可以让全班学生知道,那些错误对班级和个人的危害,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基础。
(2)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一个班级,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发挥班级舆论正确导向作用的重要保证。一定要使学生明白,班级是大家的,班级离不开个人,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力量。班荣我荣,班耻我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班级的形象。自己在这个班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就要为这个班集体争光。有这样的集体主义思想作基础,个人自然就会遏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和言论,更不可能做有损班集体荣誉的事情,班级舆论的监督作用自然就会得到发挥。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个人如果离开了班集体,就是孤立的、孤独的,就缺乏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伴侣,就“孤陋而寡闻”,对自己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不利。
(3)选好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班级管理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去完成,班级正确舆论的形成,更需要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一定要选拔那些责任心强,学习认真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进班委会,担任班干部。但是,把他们选进班委会,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着力去培养。要让那些优秀的个体,在有关班级发展的重要问题的认识上与班主任达成一致,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时和正确舆论保持一致,从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正确的班级舆论在班级占了上风,错误的舆论自然就缺乏存在的空间。
(4)发挥榜样作用。榜样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实践证明,班级集体中,核心人物或榜样,以及有魅力的“小团体”,常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能够左右或影响全班形成某种风气。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培养班级榜样或中心人物,以发挥他们的影响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另一方面,对反面的榜样与中心人物,予以必要的限制与引导。要善于有意识地把那些比较差的学生,引领到与他们兴趣一致的有益的“小团体”中,去接受正面榜样的影响与引领,“小团体”中的集体意识必定会成为班级正确舆论的组成部分,对班级正确舆论的形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5)拉拢一批人。每个班上,都有一些性格独特、个性鲜明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拉拢”他们,促使他们从感情上向老师靠近,给他们指出行为的方向,让他们心中有数。这样,一些真正调皮捣蛋的学生,就可能或被“拉拢”,或被孤立。那些被孤立了的,再也难发挥作用了。这样,班里一旦出了问题,正确的舆论就自然就会起到主导作用。班主任只要一点拨,大家就心明眼亮,应者云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