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化学
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 | 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 
| B. | 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 | 
| C. | 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 | 
| D. |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 | 
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 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 
| B. | 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 
| C. |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 
| D. | 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 
反应 ,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 | 酸 | B. | 碱 | C. | 盐 | D. | 单质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 
| B.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 C. |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 
| D. |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 
"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 量筒读数 | B. | 倾倒液体  | C. | 加热固体 | D. | 稀释浓硫酸  |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 甲>乙>丙 | B. | 甲>丙>乙 | C. | 乙>丙>甲 | D. | 丙>甲>乙 | 
下列归纳或类推中,正确的是()
| A. | 将氯化氢和 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是酸类物质 | 
|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 C. | 一氧化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 
| D. | 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 
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 B. | ℃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 | 
| C. | ℃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 D. | ℃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 | 
将一定量的乙醇( )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 反应前质量/g | 4.6 | 8.0 | 0 | 0 | 0 |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5.4 | 4.4 | a | 
| A. | 表中 的值为2.6 | 
| B. |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 C. | 可能含有氢元素 | 
| D. | 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 生成 |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
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其中,二氧化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1)上图中的有机物
 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葡萄糖(
 )在酶的作用下与
 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一个无机盐与酸作用转化为
 的化学方程式。
 (3)某有机物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的化学式为。
由于过多消耗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引起效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写1点即可)。
 、
 、
 、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有些反应物或产物已略去):
 (1)若
 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钙盐,由三种元素组成,
  是前述两大循环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则
 的化学式是,
 和
 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
 是前述两大循环中的另一种重要物质,
 是一种黑色固体.则
 的化学式是,由
 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
 是碳酸氢钠,且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可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过量的
 与
 溶液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
。
小红在实验室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
 
 (1)
 仪器的名称是,上面的仪器中除
 、
 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
 (2)
 的作用是,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装瓶。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
 与
 
 (B)溶质可能只是
 
 (C)溶质可能是
 与盐酸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 实验步骤 | 预计现象 | 预计结论 |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 |  | 猜想 | 
|  | 猜想 | 
【反思与拓展】
 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