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公曰:“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大婚既至,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弗亲弗敬,弗尊。此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材料二: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辞于孔子。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子之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汝未之详也。夫以贤代贤,是谓之夺;以不肖代贤,是谓之伐;缓令急诛,是谓之暴;取善自与,是谓之盗。盗非窃财之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民。此怨之所由也。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廉平之守,不可改也。匿人之善,斯谓蔽贤;扬人之恶,斯为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恶,若己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材料三:
子路见于孔子曰:“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复得也。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若过隙。”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均选自《孔子家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庶物从之 庶物:万物 |
B. |
是故君子兴敬为亲 兴:倡导 |
C. |
以不肖代贤 不肖:不聪明 |
D. |
枯鱼衔索 衔:含着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 所以游目骋怀 |
B. |
其政之本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C. |
辞于孔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 |
D. |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为击破沛公军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
B. |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
C. |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
D. |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 |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侍坐”,指在尊长近旁陪坐,《论语》中也有子路、曾皙等人侍坐于孔子的记载。 |
B. |
古人的名与字常有关联性,文中的“赐”是子贡的名、“赐”与“贡”意义相对。 |
C. |
“宰”,古代官名。“信阳宰”指信阳的地方长官,总管当地事务。 |
D. |
古人认为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奉天子之时”中的“天子”指鲁哀公。 |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认为,“大婚”是教化百姓的途径,国君在婚礼过程中应表现出恭敬的态度,成为楷模。 |
B. |
子贡赴信阳前,孔子告诫他要勤于做事,特别是要任用贤德之人,使他们奉守法令来引导百姓。 |
C. |
子路因为父母年老而无法做官,直到父母去世后,他才一展抱负,在楚国过上了富贵生活。 |
D. |
这三段记录孔子与他人对话的文字言简意赅,具有较强的论辩性,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 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
B. 治官莫若平,临财莫若廉。
C. 内不相训而外相谤,非亲睦也。
(7)请概括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个角度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