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当学生对经典课文不感兴趣,怎么办?

班级管理 2022-06-13 08:46:16

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满怀信心地讲解一篇经典文章,学生却并不感兴趣。这时执教者就需要调整设计好的课堂流程,寻找新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从而深入把握文章内涵。

情景再现

讲鲁迅的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时,我设计的思路是:按照事件发生前、发生中、发生后的顺序来梳理刘和珍的人物形象,再品味经典句子,体会鲁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感受杂文的魅力。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只是反复地回答“和蔼、勇敢”这两个词,没有其他的理解。接下来是对文章的解读,学生表现得很沉闷,有的学生甚至打起了瞌睡。

我觉得主要是学生没有真正了解那个时代,也体会不到刘和珍牺牲的意义,再加上文中一些语言理解起来有难度,学生也感受不到鲁迅这篇杂文里复杂而曲折的情感。如果既要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要让学生感受鲁迅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和文笔的犀利,就要调整出新的思路来。

临场应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提了一个新问题:“谁能举出一些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国牺牲的烈士?”这个问题不难,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举出了很多烈士。我又接着问:“你知道他们牺牲时是多大年龄吗?”学生纷纷猜测着,我随机在黑板上列出了部分烈士的名字及他们牺牲时的年龄:邱少云26岁,刘和珍22岁,董存瑞19岁,刘胡兰15岁,王二小13岁。看着这些数字,学生们都有些沉默,我接着总结道:在和平年代,像他们那个年龄的人有的在享受游览世界的乐趣,有的像我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知识的洗礼,而在战乱年代的他们却早早地上了战场,甚至永远地留在了战场上。”黑板上烈士的名字和牺牲时的年龄,明显触动了学生心中那根感情的弦。

我接着又提出一些新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牺牲,无论时间如何延续,作为中国人都无法不为之动容,而那个时代为革命积极呐喊的鲁迅又是怎样的情感呢?你能梳理一下本课中鲁迅先生的情感脉络吗?你是否注意到文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言与不言这一矛盾呢?又该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经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梳理探究,学生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新的理解,在分析鲁迅矛盾的心理时,甚至有学生提出“大爱无言,大音希声,大悲定无语,有语定犀利”的新观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思路越来越广,文中鲁迅的矛盾、情感的曲折、富有战斗性和抒情性的语言,以及刘和珍的人物形象都在这些探究中逐步解决了,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技巧点拨

此案例我采用的方法是调整出新法。对一些经典课文的学习,学生有时提不起探究兴趣,无法融入其中,这时教师就要临时调整教学设计,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新的教学问题来加以引导,学生的兴奋点才能被重新点燃。当学生的思路被新的切入点打开后,他们往往会不断地进行探究,直至挖掘出文本的深层内涵。

拓展迁移

调整出新,重在临场发挥,它需要教者运用智慧去发现文本中可以出新的地方,也可以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及时抓住可以延伸的内容。有时候这种临时的调整也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把握,同样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供大家一起探究,这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准备《阁夜》这节课时,就尝试将“临时调整”交给学生去完成。这首诗被称为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我设计的探究问题可能学生没有分析的欲望,会使课堂陷入沉闷的状态,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魅力,就应让他们去调整解读思路,把解读交给学生,也许会有新的探究思路。

讲授时,我让学生来找到他们喜欢的分析点,再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课堂上梳理完杜甫其人其事和创作背景后我布置了一个思考题:如果你来讲这篇诗歌,你最想带领大家探究哪个问题?

学生思考后提出了很多常见的问题,大多是关于诗歌内容、诗歌技巧、诗歌语言、诗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了“请梳理一下本首诗作者的情感变化”“本首诗写了哪些声音”等新颖的问题,这些新颖的问题很有探究价值。在学生的共同选择下,最终将“声音”作为切入点来分析本诗。由这个新的切入点既能把握杜甫的情感,又能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精神,还能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先引导学生分析出“声音”为“雪声、号角声、野哭声、心声”,再进一步分析每一种声音背后饱含着的深沉情感,最后分析这些情感是如何化为杜甫无法言说的心音。我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设计成一幅思维导图,将“音”和“情”两条线索组合成一幅圆形图,直观又便于把握,在感受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沉郁顿挫的诗风,感受律诗的魅力。这次调整衍生出很多新的思考,学生融入其中深度挖掘,准确地把握了诗歌内涵。

教育感悟

教授一篇课文就像演奏一段优美的音乐,在演奏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与主旋律不相合的外音,而这些临时生成的音符,往往是另一段新音乐的开始。作为演奏者,既需要有临场机变的能力,又要有扎实的演奏功底,敢于创新,善于倾听,才能调整出新,成就一段段优美的音乐。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