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

教育理论素养 2022-06-08 08:48:47

所有学校都有图书馆。图书馆建在学校里。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窗口、文化高地,图书馆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从图书馆可以猜想学校的文化追求和文化境界。因此,走进学校必定要去图书馆,坐在图书馆,就好比走遍了学校的每个角落,走进了每个人的心。

突发奇想:是图书馆建在学校里呢,还是学校建在图书馆里呢?从形式上看,从空间来看,图书馆还建在学校里,这时,图书馆是个物理学的概念。而学校建在图书馆里,已超越了空间,进入一种意境,形成一种文化气象。此时,图书馆已是一个文化概念。

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是真实情境的描述。学校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是一种文化形态。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习就得读书。在哪里读?在教室,在走廊,在操场,在宿舍,在学校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有读书人,到处都书声琅琅,这才像个学校,这才是一所好学校。到处都有书,到处都有读书人,到处都洋溢着读书声,学校不就是个图书馆吗?学校不就建在图书馆里吗?这种真实的情境,飞扬着文化的气息,丰盈着师生的心灵,让人浸润在文化之中,接受文化洗礼。

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是一种理念的光照。马克·吐温说:“有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意指所有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习先进的学生还是学习略显后进的学生,都得读书,读书是教师和学生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责任,是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使命。此时,这样的义务、责任、使命已形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核心主题,而这一核心概念、核心主题已是核心理念的折射。在核心理念的关照下,学校的图书馆,还有学校的教室、各种专用教室已成为一片田野,田野里的花、草,还有那一棵棵的树,就是那一本本的书,有书的田野永远没有天黑,有书的人永远不会变老。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就是追寻这样的理念和意境。

学校建在图书馆里,是一种文化愿景的追求。图书馆为每个人开启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从窗户可以瞭望地平线,瞭望海洋、山脉、平原,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心中。又何止是图书馆呢?教室、实验室、美术室、舞蹈房、音乐厅,以至宿舍、餐厅,都敞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它们已俨然成为图书馆。此时,整个学校与偌大的世界、浩瀚的天宇联系在一起,历史、现代、未来都被“收”了起来。于是,图书馆和学校就是世界,就是未来。这是学校的文化愿景:从图书馆出发,从学校出发,走向世界和未来。

往深处讲,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学校,都离不开人,是把图书馆建在学校里,还是把学校建在图书馆里,说的都是人,都是关于人的读书,都关乎读书人。只有读书,人才会获得发展的原动力,人才会在读书中进步。人在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当学校里的人随时、随地都在勤奋地、刻苦地读书,读书成为学校里所有人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时候,学校真的是建在图书馆里了。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