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借用多种间接沟通媒介

班级管理 2022-03-23 08:56:03

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形式更加灵活。师生间的交流,除了最常规的面对面的交谈外,老师们都会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喜欢的方式,通过微信、电子邮件、手机、QQ等媒介与之互动交流,增进沟通。但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时间的有限性,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受时间和空间所限,这种个别谈话的方式只能适用于特殊学生的特殊话题,常态性的一对一深度交流不太现实。这里重点介绍几种走心式群体交流方式,可增进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多维互动,近距离的接触可增进了解,有助于营造班级整体正向交流氛围。

一、“走心式班会”

主要针对班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性辅导,例如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家长产生意见分歧怎么办、怎样把握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等等。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摸底、调查、统计、整理等有关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并注重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使交流不仅具有真实性与专题性,而且具有互动性和可交流性。

二、生活随笔式“循环日记”等互动性书面交流

班主任通过学生的周记或作文、总结或班级值日日志等,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写出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见解、想法与体会,形成师生之间在书面上的双向交流。

笔者近年来运用比较多、效果比较好的互动式书面交流方式是生活随笔式“循环日记”:以小组为单位,每天由一名组员书写生活随笔(生活中真实的小事),可以抒发感慨,也可以记录观察发现,还可以是表达各种建议或感想,内容不限,但要求真实具体。组员之间互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或表情符号对同学表示肯定和鼓励,班主任也努力做到每天按时批阅,留下真诚、具体的感言与学生交换思想和传递情感,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等级式评价,这样做的效果一直很好。

三、班级集体网络平台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班级网络平台的优势,例如在班级博客或公众号上发布某一主题,让学生展开互动评论或发表观点,可以不留真实姓名,自由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与感受。教师可借助虚拟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在平等互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第三方亲(友)情互动驿站”

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全方位了解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少不了。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细节中体现出来的特质及态度,发现闪光点,给家长以适时反馈,对于发现的学生成长中需要改进的习惯或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以寄语或建议等方式和缓地提出来,再拜托家长和孩子坦诚交流,把要求渗透在期待里。让学生从家长口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及期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小学高年级或初、高中,还可以将与学生的朋友或父母以外他所信任的亲人之间的沟通,作为与学生交流的辅助通道,即借助于他们之间存在的亲(友)情与信任关系,委托他们与学生进行交流,侧面聆听学生的真实心声,传递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第三方亲(友)情互动驿站”,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信任的温暖。

五、借用“影视故事媒介”

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可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影片或阅读经典书籍,开展影视鉴赏和读书分享会,在观点分享和碰撞中,逐渐达成共识,寻找心灵沟通的密码。

六、自媒体式自主表达

每个心灵都需要出口,青少年更需要,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从小为自己打造一个心灵后花园,养成自我反思和记录的习惯。比如当前的QQ空间和微信朋友圈,以及美篇、小影等各种自媒体,给学生自由表达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借由网络空间书写私人性的心灵日记,同时可以阶段性借由某一主题(专题)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同学间、师生间相互“串门”点赞、留言互动。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