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五十二中

我的人才观

教育理论素养 2022-03-22 09:19:40

从哲学的角度出发,人才观首先体现为发现、考查学生是否有思辨性与批判性,这是独立思考最宝贵的品质。从思维科学的角度观察,哲学的目的之一是让人类更好地使用大脑。教育正是为了培养健全的大脑。

教育涉及科学、人文两大系统学科。完整的语文,应该是统整了这两大系统的学科。

首先,语文应成为一门思维学科。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语言是表象,从表象进入语言本质,也就是要抓好文本中的词语教学。常见的教学通病是只把词语作为表象工具,或者把语言概念从文本中抽取出来,作孤立、片面、抽象的解读,致使学生远离具体语境,远离完整的文本,结果也脱离了思想,脱离了思辨。

教师要有敏锐的视角,善于捕捉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反应,从中发现新思维的萌芽。比如作业的批改,除了对答案作出正误判断、完整与否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发现新思维。批改作文尤应把检阅思辨能力、思维品质作为重要参数。

人才概念的内涵是丰富的,其外延也是多样的。以哲学的角度辩证来看,人才所具有的知识是多元化的,知识可以多而深,也可以少而精;人才所具有的技能也是多元化的,可以是人文科学取向的,也可以是社会科学取向的。同样,创造性的劳动是多元的,可以是传统的行业劳动,也可以是新兴的行业劳动,关键的核心是有贡献。

我们的学生当然也是多元的,是充满潜力的,是尚未经过“打造”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从人才概念出发,我们的学生正是走在成为人才的路上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明确:我们拥有许多可以成为人才的教育对象。

我校的“四特生”(综合特优生、学科特优生、技能特长生、特定层次生)培养的理念,正是基于这样的人才观——它也是一定意义上的育人观。而其培养方法,应该是不拘一格的。

不拘一格,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评价问题。对学生要有合理的评价,合理的评价是正确判断、分析后的结论,结论又往往受价值观主导。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自强、自信与自由,让学生通过评价获得自我肯定的快乐。这才是正确的“评价”价值观。从这里出发,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多角度的,是要讲辩证的。

不拘一格,要求教师有一双发现的慧眼。人才的萌芽有偶发性和当下即时性,甚至会稍纵即逝。发现并追踪萌芽中的隐秘信息,需要教师“慧眼识丹心”,这个慧眼就是有哲学智慧的眼睛。

不拘一格,特别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面前无“差生”,“差”的是发现的智慧,“差”的是教育的能力。人才概念告诉我们,人各有天赋潜能,学生的潜能之所以一直“潜伏”着,很大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束缚。非智力因素不仅会束缚学生,有时也常常蒙蔽了教师。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