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议题由来
议题“男女同桌的利与弊”是从思想品德课《同桌的你》的交流中理出来的:开学第一周,笔者在新接手的班级着手编座位,我先让孩子们畅谈与曾经的、现在的同桌之间发生的故事,以便增进了解。
这是个生活话题,孩子们发言积极,不一会儿我就发现男生发言聚焦到了男女生交往期间男生被女生“欺负”的种种“伤痛”经历上。他们讲到三年级时,女生集体恶作剧把一小男生的鞋子扔进女厕所内,该男生万般求饶才被允许进去取回,他战战兢兢地走到女厕所门口,又遭到躲在里面的女孩的一顿“暴打”;和女生做同桌期间,也常常因一语不慎,就被女生拧耳朵、揪头发或者拧胳膊……
面对男孩的“控诉”,女孩似乎没有太多的反驳,她们偶尔辩驳几句,更多的则是低头轻笑。看来男生们反映的情况属于客观事实,其中一个男生作了经典总结:“其实我们并不比她们弱,起初我们想着好男不跟女斗,结果她们越来越嚣张,还成群欺负人!”
“对,越来越嚣张。现在动不动画个三八线!”男生们几乎异口同声。这时有位男生忍不住站起来呼吁:“老师,我恳求我们男女生不要再做同桌了!我们受够了!”他这句话一下子“引爆”了整个教室,男生高声拥护,女孩儿也说这样正好,接着也有女生站起来“数落”男生招惹女生的事。
我一方面给同学们心理宣泄的机会,一方面控制着态势,让他们只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当故事讲出来,而不变成恶意攻击,但我依然感觉到这个班男女生结怨还真深,当前男女分开不同桌似乎成了大家认同的解怨方式。
我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让他们反过来想想,男女同学同桌有无一定的好处,之后委婉表达择机再组织一次本专题的议事讨论。
二、议事准备
1.组织男女生分别召开“秘密”会议,稳定情绪
思想品德课上男生的众口一词对我的触动很大,下课后我请男生先出教室,我要给所有女生开个短会。男生兴奋得不行,以为我这下要批评女生了,乐颠颠地出去又好奇地想躲在墙角听。我把女孩召集到教室里侧,没有批评她们,只让她们试想一下她们在男孩子心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又让她们回想一下自己身上有多少淑女气质,让她们换位思考怎样的言行是受人欢迎的……为了不招致她们的抵触情绪,我请她们对本次会议内容保密,下午我也会给男生开会。
下午给男生开会时,我首先表扬了他们很有男子汉气度,不与女生斤斤计较,鼓励他们继续培养自己的绅士风度,尊重女生,不追打、不以牙还牙。接着讨论怎么做才更显得男孩儒雅而又阳光,男孩中间还有哪些不好的行为需要改正……这种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差距、制定目标的形式似乎很受男孩欢迎。他们自己出了很多主意,达成了几条“秘密君子协定”。
2.组织班委会会议,深入收集信息
分别召开男女生会议,实际上是提案形成的酝酿期,也是为了预防思想品德课上引发的情绪蔓延,提出底线要求,为后续自我反思、换位思考作铺垫。为了更深入地收集信息,在班委会上,要求每个班委会成员辩证地谈谈同学相处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男女生之间、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有哪些苗头是不太好的。班委们谈到了男生之间两个“炮兵队”的游戏引发的派别,女生之间有钩心斗角的小摩擦,男女生之间当前就是同桌之间问题最大,基本情况就是女生欺负男生。我让班委会成员每个人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再在同学中进行调查收集,形成一个提案,再筛选出相对重要的提案组织班级议事会。
3.确定以“男女同桌利与弊”辩论赛的方式开展议事
几天之后,收到班委成员们的提案,大家还是聚焦在男女同桌问题上,有一半人赞成男女生分开坐,他们认为这是当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这是同学们共同的心声,我心里清楚,男女分开坐实际上也是晨和麟当时提出来的,这两个孩子号召力强,又有雄辩口才,要想让他们心服口服,集体辩论会是比较好的方式。于是我明确了本次议事的方式:辩论赛。主题:男女生同桌的利与弊。
4.正反方的陈词准备
当班长向大家宣布即将组织辩论赛时,班级学生都朝一边倒,都想做反方,即“弊大于利”。鉴于此,就不能太“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组合正反方了,采取抽签方式来决定,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个大组派出一名代表抽签。
确立出正反方之后,为了确保辩论赛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让孩子们作了两周的准备。正反方根据组员实力,组建辩论小组,辩手们按出场顺序撰写文稿,并在组内组织模拟辩论,设想对方的问题,从而修正辩词。
三、召开辩论赛
基本流程如下:
(1)为保证辩论赛顺利进行,在辩论赛前,组织全班同学再次学习辩论规则。
(2)选出计时员和辩论赛主席,两者在班上进行宣誓。
(3)正式辩论。
辩论非常精彩,尤其是抽到正方的“利大于弊”的同学,起初很不情愿,以为找不到资料印证男女同桌的好处。
经过多方搜集,他们不仅找到了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性材料,而且在反复修改发言稿的过程中,他们渐渐从心底认同了这个观点,所以在辩论赛上,正方慷慨陈词,引来了台下同学的阵阵掌声。比如,有个同学讲道:“古人云: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女同桌,做值日时男孩儿可以多干点重活儿,比如拖地;而女孩儿可以多做一些细致的活儿,比如擦桌椅。再有做科学实验时,男孩儿胆大敢尝试,女孩儿心细能够做详细的观察记录……”
还有一个孩子列举了班级外出野炊时的事例:在男女混搭的小组中,男孩儿吃相很斯文,而且吃过后能够把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全是男孩儿的小组场地内则是一片狼藉,全是女孩儿的小组也出现了很多困难,比如提水、找柴火都比不过男孩儿,因此她们的做饭时间大大延长了……
当然,反方也不甘示弱。几个回合之后,所有同学都明白了性别互补、男女相让的道理,淡化了男女生之间的“火药味”。
四、结辩之后如何实施决议
辩论赛只是起到了矫正观念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的根本问题不是性别问题,而是同学间的相处问题。如何深化认识、巩固辩论赛的成果?我又采取了几个小策略:
(1)“今天我来编座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设计一张班级座位编排表,并且写出编位说明书,即我为什么这样编排。
(2)组织科任老师、核心家委对各小组的座位编排表进行汇总,在尊重大家编排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编位。
(3)班级开展“男女生礼仪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在习惯养成上制定出绅士(淑女)言行举止细节要求。
(4)家长会上通报班级“男女生礼仪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的由来,委婉提醒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要注意性别要求,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同。
至此,男女生之间的“那些事”已经烟消云散,促进了男女生对自己角色的认同和完善。
附班主任感言:
一次课堂上的“闲聊”,因为话题的开放、气氛的民主,孩子们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声,也使得我有机会深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再把问题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交给他们自己去寻求方法解决。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孩子们投入其间的热情及真诚流露,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向往民主的班级生活,他们希望自己在班级的生活状态得到真实的关注,需求得到满足,而班级议事也就应运而生了。一个话题引出一种班级民主生活方式,一次辩论解决一个表象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看到了新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教育立场。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在自我辩论中,在日常生活矛盾解决中,逐渐习得男女同学的相处之道。
这场辩论赛,启示我们面对班级里的“特殊问题”时,应持何种态度,采用何种方式解决,乃至于形成何种新的制度。面对学生中派系“激化”矛盾,通过何种方式在解决问题之后增强班级凝聚力?这是一个致力于班级共同体打造的班主任时常思考问题的视角。班主任只要善于捕捉到日常生活“矛盾”背后的精神暗流,并始终把班级生活与学生公共精神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思考,就会有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富有温情、弹性、人文性的班级制度的出台。
温馨贴士
民主管理中班主任的领导角色担当
本章所探讨的班级制度建设,以民主议事形式为主,旨在突出学生在制度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当然也离不开班主任的顶层设计及过程推进。不同年段,班主任的角色使命有所不同。小学中低段班主任是教练员,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主动参与意识;小学高段和初中的班主任是陪练员,陪着学生一起面对复杂的班级问题;高中阶段的班主任是观察员,及时关注学生的组织建设和制度规约,在必要的时候作一下提醒,也可以“出手相助”,让学生在参与民主管理中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安全、信任的师生关系
温情有效的班级制度建设的心理基础是安全、信任的班级氛围,作为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班级日常生活中营造相互关心、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
建立安全、信任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需要班主任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安全氛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当学生与自己的观点相悖时,班主任也能静下心来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再以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意见协同;其二,班主任要说话算话,在班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出尔反尔,让学生感到威严感和信任感;其三,班主任还要包容学生成长中的种种问题,把守师生交往底线,尊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时切忌“简单告状式”,而从学生成长角度多给具体的建设性意见,而非指责;其四,善于发现学生优点,肯定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对他(她)的认可与欣赏。
二、给学生以正向、积极的价值引导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高二某班在班级议事中,通过了一项以“罚金”方式来“惩戒”违规者的决议,即凡违反班级公约(学校规章制度)者给予对应的“现金处罚”,获得的“罚金”作为班级活动经费,并成立了班级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前半年这项规则运作有序,但第二学期班级转来一个“土豪调皮大王”,时常要交“罚金”。一次该生一下子扔出五千元现金到班长课桌上,说是预交罚金,接下来按月扣除即可,使得这项经由全班讨论确立的规则宣告失败。
以上案例提醒我们,班级议事一定要建立在正向、积极的班级氛围的基础之上。如果班级没有形成正向、积极的氛围,很可能在民主议事会上,会有一些“奇葩”规则被提出来,也可能在规则实施过程中遭遇各种无奈。如果把一个班级比作一艘船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船长,学生则是水手,船驶向哪里,风向标指向哪里,取决于班主任这个舵手。
三、班主任要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需要扮演好“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无论是班会、班委会,还是班级议事,讨论的议题都在班级发展层面,离不开班主任的顶层设计与系统建构能力;班级日常生活内容,看似天天重复,实则每天都是新的,同样需要班主任具有点化的意识与能力。尤其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此时班主任的点化力显得更加重要。
以班级议事为例:无论在班级议事之前、议事过程中,还是议事后,班主任的引导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班级民主管理不代表什么都听学生的,自主管理也不代表班主任可以放任自流。作为班主任,要有极强的信息反馈及调控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在班级议事中做得好的方面,及时肯定并推动,对于出现的各种观念上的碰撞和潜在的思想苗头,班主任要明察秋毫,引导学生辨析讨论,达成正向共识。
班级生活是孩子们当下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场域。有意识地通过民主决策、班级议事,把碎片化的生活提炼成具有成长教育意义的话题,离不开班主任的引领、发掘与筛选。这一系列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考验着班主任的“适应性”能力。因此,在将班级还给学生的同时,班主任的角色需要重建,工作需要变革。班主任需要在不断地创新与实践中,承担起教练和领导者的角色使命,以推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断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