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市20中九年级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全球开始统一”始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C.启蒙思想 | D.巴黎公社 | 
小伟同学在某一网页上看到了下面三副图片,这一网页反映的主题是
| A.基督教统治世界 | B.人文主义 | 
| C.新航路开辟 | D.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历史记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人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主 |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强大的国家,我们计算美国独立的时间从下列哪一事件开始:
| A.来克星顿枪声 | B.《独立宣言》的发表 | 
| C.萨拉托加战役 |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 
拿破仑说:“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权利法案》 | B.《独立宣言》 | 
| C.《1787年宪法》 | D.《法典》 | 
在探究性学习中,王晓波同学总结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 A.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 
| B.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 
| C.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 | 
|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引发这场革命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 B.火车机车 | 
| C.发电机 | D.内燃机 |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章节。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有可能是
| A.开启民主进程 | B.揭开殖民序幕 | 
| C.步入近代社会 | D.传播人文主义精神 | 
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经历了“五月流血周”之后,宣告失败 |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 
| C.催生了著名的《国际歌》 | 
|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这是林肯1860年参加总统竞选时的主题。他认为当时美国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国家独立 | B.消除种族歧视 | 
| C.维护国家统一 | D.实现领土扩张 | 
俄国1861年改革中,农奴获得解放时必须出钱赎买份地的直接作用是
|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 
| B.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 
|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日本人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开始于
| A.被美国打开国门 | B.推翻幕府统治 | 
| C.明治维新 | D.美国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
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 ③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④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 B.法国、美国 | 
| C.美国、俄国 | D.俄国、日本 |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指出与形成这种状况有关的发明是
| A.瓦特改进蒸汽机 | 
| B.本茨发明汽车 | 
| C.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 
| D.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 | 
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多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的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Email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点燃这场大战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 B.三国协约的形成 | 
| C.萨拉热窝事件 | D.凡尔登绞肉机 | 
《震撼世界的十天:苏联的诞生》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由于取材的严谨、立场的客观,被誉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的最大的“震撼”是
| A.推翻了沙皇政权 | 
| B.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 
| C.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 
| D.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亚洲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战”后,为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美国倡议召开了
| A.巴黎和会 | B.华盛顿会议 | 
| C.慕尼黑会议 | D.雅尔塔会议 |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 A.新经济政策 | B.德国法西斯专政 | 
| C.罗斯福新政 | D.匈牙利改革 |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各国资产阶级将自己的诉求写在法律文件中。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个国家的什么文件?
(2)对比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国资产阶级最大的诉求分别什么?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分析,两者在革命中的作用有何不同点?
《大国崛起》讲述了1500年以来世界上九个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的反抗情绪日益激烈,仅1860年一年农奴起义就达108次之多。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清醒地意识到“与其让农奴起义推翻我们,还不如自上而下解放他们。”俄国被迫改革,但在审查改革方案时他说:“请诸位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1)依据材料一,分析俄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被迫改革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被迫改革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比较材料一、二分析俄国和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和日本的改革对两国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历史上,所有的大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材料一中“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反映了德国怎样的企图?结合材料一,说明德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企图?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材料二
(2)材料二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格局?最终争夺的结果如何?
| 领土 |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 
| 军事 | 近至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 
| 政治 |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 
| 赔款 |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数 | 
| 殖民地 |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 
材料三 

(3)材料三的内容构成了哪一时期的什么样的国际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