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攀枝花市第二初中九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起于( )
| A.腊玛古猿 | B.南方古猿 | C.海猿 | D.外星人 | 
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到“既知其母,又知其父”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 B.生产力的发展 | 
| C.商品的出现 | D.婚姻关系相对稳定 |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③古代中国文明④古代印度文明。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 B.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 
| C.③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 D.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 )
| A.尼罗河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 B.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 | 
| C.古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的很好 | D.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 
关于印度的种姓制度不正确的是( )
| A.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特权等级,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 
| B.吠舍和首陀罗同为社会底层人员,承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 
| C.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 
| D.各个等级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别,下一等级的人可以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 | 
人类早期文明中明显具有海洋商业文明特质的是( )
| A.古巴比伦文明 | B.古印度文明 | 
| C.古希腊文明 | D.中华文明 | 
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这个家庭可以投( )
| A.1票 | B.2票 | C.3票 | D.4票 | 
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罗马展开长期争夺战的是( )
| A.埃及 | B.希腊 | C.波斯 | D.迦太基 | 
下列属于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有(  )
①罗马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秦朝          ④波斯帝国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
| 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 | 
| 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 
| 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 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 | 
伊斯兰教的创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这是因为( )
| A.它创立于著名的商业交通要道,有利于伊斯兰教的传播 | 
| B.它顺应了阿拉伯贵族的要求,一开始就得到麦加贵族的支持 | 
| C.它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从而获得了大家的共同信仰 | 
| D.他以一神崇拜取代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为统一国家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 | 
伊斯兰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
| 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 B.穆罕默德病逝 | 
| 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 D.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
| A.法兰克王国 | B.法兰西王国 | 
| C.拜占廷帝国 |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下列关于西欧罗马教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B.教皇仅是一个宗教领袖 | 
| C.教会占有大量土地 | D.教会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 | 
下列人物中完成环球航行并证明地球是圆形的航海家是( )
|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 
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西罗马灭亡后,西欧城市衰亡了。 | 
|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 
| 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 。 | 
|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廷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其中长跑项目马拉松源自( )
| A.特洛伊战争 | B.布匿战争 | 
| C.希波战争 | D.伯罗奔尼撒战争 |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曾经统一了战乱不断的希腊诸邦,并征服了波斯、埃及和许多其它的王国,直至印度的边界,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 A.凯撒 | B.屋大维 | 
| C.亚历山大 | D.穆罕默德 | 
下图是某一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疆域图,仔细识图,它是(  )
| A.罗马帝国 | B.亚历山大帝国 | 
| C.阿拉伯帝国 |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是( )
| A.希腊人 | B.阿拉伯人 | 
| C.中国航海家 | D.意大利传教士 | 
“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树------------”与其相关的宗教是( )
| A.伊斯兰教 | B.佛教 | 
| C.基督教 | D.犹太教 | 
下图数字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 A.阿拉伯人和印度人 | B.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 
| C.古希腊人和阿拉伯人 | D.古希腊人和罗马人 | 
下列不属于阿基米德的成就的是( )
| A.发现杠杆定律 | B.发现浮力定律 | 
| C.发明螺旋式水车 | D.著有《几何原本》 | 
“我在东方看到了喷油的泉,可以燃烧的石头,用轻巧的纸张做的货币……”“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以上这些文字出自( )
| A.《天方夜谭》 | B.《荷马史诗》 | 
| C.《马可·波罗行纪》 | D.《俄底浦斯王》 | 
要想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情况,最值得参考的资料是( )
| A.《荷马史诗》 | B.《阿拉丁和神灯》 | 
| C.《蒙娜丽莎》 | D.《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 
下列作品中没有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作品是( )
| A.《马可·波罗行纪》 | B.《神曲》 | 
| C.《最后的晚餐》 | D.《哈姆雷特》 | 
欧洲的14至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 
| C.殖民掠夺和新航路开辟 | D.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 | 
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处所称的“地理上的发现”是( )
| A.丝绸之路开通 | B.文艺复兴运动 | 
| C.马可·波罗旅行线路 | D.新航路开辟 | 
哥伦布说:“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力是( )
| A.享天堂之乐 | B.发现“新大陆” | 
| C.拯救灵魂 | D.追求财富 | 
________________记述马可·波罗的东方经历和见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古代民间故事集,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名篇,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是________________;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________________。
新航路开辟时期,发现美洲新大陆并把当地居民称为印第安人的航海家是_____________。
古希腊是奥运会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
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由凯撒建立的
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630年,伊斯兰教把麦地那定为宗教圣地
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在西欧市民与封建主的斗争中,法国的威尼斯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例子
错误 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象形文字
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1)、材料一中“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是指什么事件?第一位老师是谁?学的是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意义?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方面的巨人时代。
材料二: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1)材料一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什么运动?最早兴起的时间和国家分别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变革的实质是什么?
(2)在材料一的该运动中出现的一位意大利籍艺术大师是谁?写出他的2部代表作中的任意一部。
(3)材料一中的该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所说的大人物是谁?该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