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义乌卷)化学
2013年1月,我省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等6项指标。在发布的6项指标中,不包括下列哪种物质
|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量取液体 | B. | 测量物体长度 | 
| C. | 过滤 | D. | 体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滑腻感 | 
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氧气 | B. | 水 | C. | 纯碱 | D. | 氢氧化钙 | 
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实  验 | 现  象 | 
| A |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 
| B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 C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氯化钠生成 | 
| D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产生蓝色沉淀 |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图示获得的下列信息错误的是()
| A. | 该图已表示出质量守恒定律 | 
| B. | 反应前后共有 种分子 | 
| C. | 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 
| D. | 乙和丙中所含原子种类相同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 B. | 甲饱和溶液从 ℃降温至 ℃,溶液的质量不变 | 
| C. | 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 
| D. |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 
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是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市场之一。
 (1)当市场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人体血液的
 会(填"升高"、"降低"、"不变"),影响人的健康。此时,自动天窗系统就会自动开启通风,使空气清新。
 (2)义乌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用水紧张。为此市场内设计了一套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每年可收集大量雨水、空调水,充分地利用了水资源。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一个节水措施。
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一:
     
 方法二:
 
(1)两种方法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都是
 (2)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是
 
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______生成(填化学式)。
(2)通过上述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______(填编号)。
| A.NaHCO3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 
| B.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 | 
| C.无法比较NaHCO3与Na2CO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 
| D.无法比较NaHCO3与Na2CO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 |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在做锌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时,小丽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进行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 实验编号 | ||||
|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
| 溶液温度 | 反应前 | |||
| 反应后 | ||||
| 反应所需时间 | 长 | 较短 | 较短 |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与
 (2)同学们发现
 次实验过程中总是开始阶段产生气泡逐渐变快,一定时间后逐渐变慢至停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开始阶段产生气泡变快的决定因素是
 (3)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
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聪在帮助父母烧菜时想到:天然气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带着这一问题,小聪和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甲图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点燃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该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应
 
 (2)评价与改进:小聪认为上述实验方案有缺陷,通过讨论,增加了乙图中的3个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对方案作了改进并进行实验:将混合气体先通过乙图中连接的装置后,再通入甲图装置。实验中部分现象如下:
 装置质量增加,
 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甲图装置中实验现象与(1)相同。
 
 请你写出改进方案的装置连接顺序(装置不重复使用):混合气体→
 (3)交流与讨论:通过对改进实验的现象分析,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