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西省)化学
著名科学家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1 | B. | +3 | C. | +5 | D. | +7 | 
下列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
| A. |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 B. |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 | 
| C. | 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D. |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 
下图是 、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 > > | B. | > > | 
| C. | > > | D. | = > |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以下物质,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 B. | 
 | C. | 
 | D. | 
 | 
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 |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 
| B. |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 | 
| C.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与水反应 | 
| D. | 活性炭用于净水-吸附性 | 
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1:1 | 
| B. | 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71 | 
| C. | 图中表示了4种物质的分子 | 
| D. | 反应前后不变 |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 A |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 加热,观察外形变化 | 
| B | 实验室制取 |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 
| C | 除去氯化钠混有少量的氯化钙 | 加入碳酸钾,过滤 | 
| D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的化学式;
 (2)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后瓶内形成亚硫酸(
 )溶液,写出溶液中氢离子的符号。
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春节一-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
 (2)端午节一-龙舟竞渡。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中秋节--观花赏月。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的制作常用面粉、蔗糖、精炼油、肉松等物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
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
 
 (2)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上图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3)由上图可知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由左向右的变化规律是:
(4)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个一氧化碳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
学校化学实验室新购买的药品有:白磷、铝片、乙醇、硝酸、氢氧化钠等。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2)从物质存放方法的角度看:        
 ① 白磷应保存在盛有
 ②硝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原因是见光易分解。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其中
 的化学式为
 ③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因为敞口放置容易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因
小昊用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玩化学拼图游戏(如图),游戏规则要求图中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其中
 溶液的颜色为蓝色,
 与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已知:碳酸钡不溶于水)
 
 (1)
 物质是;
 (2)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与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按游戏规则,下列能替代
 物质的是(填序号)。
 ①银        ②氯化铁     ③氢氧化钾④氧化铜
下面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
 的名称;
 (2)操作
 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
 (3)操作
 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4)操作
 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
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探究。
 【知识回顾】能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有: ①水电解     ②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讨论交流】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种物质更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大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分析与结论】填写实验报告。
| 实验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 |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 
| B | 缓慢产生少量气泡 | 反应速率过慢,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 
| C | 较快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  | 
通过实验得出,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知识拓展】(1)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反应的快慢、收集的难易、
 (2)用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制得的气体中可能会增加的杂质为
某兴趣小组同学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剥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网络搜索】干电池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Ⅰ.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      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听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
实验Ⅱ.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Ⅲ.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将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 有气体生成 | 
| ②立即向上述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该气体是氧气 | 
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
【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
【结论与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
(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