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汞的元素符号是
| A.Ag | B.Hg | C.He | D.Mg | 
生活中的色彩主要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节日的焰火 | B.彩色的图画 | C.红色的中国馆 | D.夜晚的霓虹灯 | 
亚硒酸钠(Na2SeO3)中,硒元素(Se)的化合价为
| A.+1 | B.+2 | C.+4 | D.+6 | 
物质的化学式与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 A.CaO:石灰石 | B.CuSO4:胆矾 | 
| C.Na2CO3·10H2O:纯碱 | D.Ca(OH)2:熟石灰 | 
当节日烟花的火焰呈黄色时, 则烟花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Na2SO4 | B.K2SO4 | C.Ca(NO3)2 | D.CuSO4 | 
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2SO4 | B.NH4HCO3 | C.NH4NO3 | D.KNO3 | 
市场上“即热饭盒”中的化学反应是:Mg+2H2O → Mg(OH)2+H2↑,其中氧化剂是
| A.Mg | B.H2O | C.Mg(OH)2 | D.H2 |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 
|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 | 
有关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10 mL量筒量取8.2 mL水 | 
| B.用电子天平称取5.6 g氧化铜粉末 | 
| C.用广泛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5 | 
| D.用5mL水和5mL酒精配制10 mL酒精溶液 | 
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管 | 
|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 
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 B.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并放热 | 
| C.把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盖子打开后,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 
|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医疗上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2 +HCl → MgCl2 +H2O | 
| B.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的原因:CO2 +H2O → H2CO3 | 
| C.证明铜比银活泼:Cu + 2AgCl → 2 Ag +CuCl2 | 
| D.发射火箭时用液氢作燃料:2 H2 + O2 → 2H2O | 
现象或操作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 现象或行为 | 解 释 | 
| A | 用活性炭做冰箱除味剂 | 活性炭能与异味发生化学反应 | 
| B | 浓盐酸要密封保存 | 浓盐酸易挥发,使溶液中溶质减少 | 
| C | 存放钾肥要防止雨淋 | 钾肥都易溶于水,雨淋后使肥分流失 | 
| D | 白磷要保存在水中 | 白磷的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 
氢元素由游离态变成化合态的是
| A.加压降温氢气变成液氢 | B.电解水 | 
| C.实验室制取氢气 | D.氢气燃烧 | 
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稀盐酸) | 
| B.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的稀硫酸(硝酸钡溶液 | 
| C.熟石灰中混有生石灰(水) | 
| D.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的木炭粉 (在空气中灼) | 
实验方案中,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再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 | 
| B.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不断滴入稀盐酸 | 
| C.用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pH,再滴加稀盐酸,pH逐渐降低,最终小于7 | 
| D.向装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③既可说明将粗盐提纯,又可以说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④既可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化学语言使我们与世界的交流更便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 3个氮分子   ⑴      ;           ② 一种叫“干冰”的物质是 ⑵     ;
③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⑶ ;        ④ 石墨的成分   ⑷    。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① 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 注:
( 注: 表示碳原子;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氢原子)
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⑸        ;其摩尔质量为       ⑹            ;
0.5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       ⑺       个氢原子。过氧乙酸在氧气中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⑻              。
② 某学校欲用100克85%的过氧乙酸溶液配制2%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教室内喷雾消毒,可配溶液     ⑼     克,需加水    ⑽     克。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 
① 操作Ⅰ的名称是    ⑾    ;
② 探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⑿      ;  
③ 融雪剂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⒀          ,融雪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⒁         。
图一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浓硫酸。请根据图一回答问题:
① 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⒂   。
② 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甲、乙两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⒃               ;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⒄        物质,也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③ 图二中,20℃时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⒅      。(精确到0.1)
④ 图二中,40℃时将A、B、C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⒆     (填“﹥”、“﹦”或“﹤”)。
⑤ 图二中,20℃时,A、B、C三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有关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性质描述一定正确的是    ⒇      。(选填编号)
Ⅰ.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Ⅱ.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Ⅲ.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Ⅳ.溶液的密度一定相等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① 标号a、b的仪器名称:a       ⑴    ,b         ⑵     。 
② 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⑶              。
③ 实验室可用(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NH3,NH3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应选择的制取装置为   ⑷   (选填序号)。
④ 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反应方程式是          ⑸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⑹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⑺     。          
探究活动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均相同;同时加入两支试管中的稀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
① 该实验的目的是   ⑻    、  ⑼      。
两支长颈漏斗中产生的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⑽        。 
② 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 比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    ⑾     (填“多”、“少”或“一样多”)。
探究活动二:为除去铜屑中混有的少量铁屑,并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现有如下A、B两组实验方案。
A: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B: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搅拌、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③ 两种方案,你认为不能达到目的是  ⑿ (填“A”或“B”),理由是  ⒀     。
④ 在你所选取的方案中,若采用加热烘干的方式干燥滤渣,会导致测定的铁的质量分数  ⒁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