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届中考化学模拟卷二试卷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钢铁生锈 | B.干冰升华 | C.滴水成冰 | D.拨云见日 |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钛合金表链 | B.紫砂壶 | C.手机塑料外壳 | D.真丝围巾 | 
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 )
| A.4 | B.22 | C.26 | D.48 | 
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 B.+3 | C.+4 | D.+5 | 
许多人喜欢染发,经调查染发剂中常含有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它有致癌作用,建议不要轻易染发。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由三种元素组成 | B.氢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 | 
| C.属于有机物 | D.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催化剂,能在室温下高效催化空气中一种有毒气体,其反应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这种有毒气体的化学式为HCHO | 
| C.其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 D.该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1:1 | 
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13.6 | 16.3 | 20.0 | 25.0 | 39.2 | 
A.0℃时,15.6gM溶于1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C.80℃时,M的饱和溶液139.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D.若要配制3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 )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④⑤ | 

三氧化铬(CrO3)常用于金属镀铬。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制造三氧化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r2O7+X ======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H2S | B.SO2 | C.H2SO4 | D.H2SO3 | 
火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羰音tāng)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OS。已知硫化羰
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能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化羰是氧化物 | B.硫化羰可作为理想燃料 | 
| C.硫化羰可用作灭火剂 | D.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氧化物 | 
钠(Na)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O2、H2O等物质反应,加热时能与CO2反应生成C、CO、Na2O和Na2CO3四种物质,其中Na2O是白色固体,遇水可生成NaOH。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钠应密封保存
B. 钠着火后不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熄灭
C.钠与CO2的反应需在通风厨中进行   
D. 钠与C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加水溶解后,滴加少量盐酸一定会产生气泡
要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CO、水蒸气,混合气体通过下列试剂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 澄清石灰水溶液②无水硫酸铜 ③浓硫酸 ④灼热的氧化铜         
| A.②④①②③ | B.②③④②① | C.②①④③② | D.②③④①② |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 A | CO2(H2O) |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 
| B | Cu(CuO)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 C | FeCl2(CuCl2)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 
| D | Na2SO4(Na2CO3) |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5.6g该混合物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混合物为Fe、Al,m可能是0.2 g | 
| B.若混合物为Fe、Zn,m可能是0.2 g | 
| C.若混合物为Fe、Zn,m可能是0.1 g,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0% | 
| D.若混合物为Fe、Al,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江西龙虎上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石灰岩中含有钙元素        ;(2)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阴离子         ;(3)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2)t3℃时,若将50g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表示为   (“A”、“B”或“C”)点,若将甲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变化情况是     。
I.溶液变为饱和 Ⅱ.溶解度增加 Ⅲ.溶质减少 Ⅳ.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D中的溶质为              ;
②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 
③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          或          (填化学式).
(2)固态的B物质的名称是      ,该固态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 :                                               
②C→D+E                        ③G与E的反应 :                                               
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利用装置B可以制取CO2气体,反应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利用装置A和E,可以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       ,该实验在气体收集满后,停止实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操作是                                ;如果利用装置D来收集气体,进气口应该是         (填写装置中的“a”或“b”)。
(3)装置G可用来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应比空气重,除此外,还应具备的性质是        .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做如下实验:(1)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无色溶液;(2)另取少量粉末,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请回答:
①由实验(1)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 由实验(2)可确定原粉末中一定没有          。②为进一步确定原粉末的组成,另取少量粉末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不同) 
原粉末的成分是     ,写出无色溶液与X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某地盛产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节课上同学们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    B                  C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设计并完成实验】请填写(1)中结论和(2)中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 
| (2) |  | 剩余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原A、B、C三个假设中,假设       (填字母)成立。
【讨论交流】有同学提出证明实验(1)的结论可用“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直接通入CO2,看溶液是否变浑浊”的方案也行。你是否赞成他的观点,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