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八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建国初作为施政纲领,维护公平正义,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           B               C             D
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的大团结”。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中共成立时 | B.红军长征前 | 
| C.重庆谈判前 | D.新中国诞生前 |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2014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 A.50年 | B.54年 | 
| C.56年 | D.63年 |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下列把鲜血染红朝鲜半岛的英雄人物是
| A.雷锋 | B.焦裕禄 | 
| C.邱少云 | D.邓稼先 |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建国后,农民实现这个“梦想”是通过
| A.土地改革 | B.农业合作化 |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1956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6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42%,比历史最高年份增长11.3%。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 B.抗美援朝的胜利 | 
| C.改革开放的实行 |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由此判断,我国当时正在进行
| A.国企改革 |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图是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情况,下列对该现象出现时间判断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 | B.三大改造完成后 | 
| C.大跃进运动时期 |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 B.三大改造完成 | 
| C.“文革”结束 | D.实行改革开放 |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对《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这句话展开了争论,其中,推理最正确的是
| A.甲:不对,“一五”计划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 B.乙:对的,三大改造后的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 
| C.丙:不对,三大改造后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 
| D.丁:对的,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 
小明爷爷今年已有75岁,下列他给小明讲的“爷爷过去的故事”中,不可信的是
| A.他曾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 
| B.他曾把家里做饭的铁锅捐出来炼铁 | 
| C.他全家曾加入过农业生产合作社 | 
| D.1958年,他通过办养鸡场发了大财 | 
漫画也能展示历史风貌,下列漫画图片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时期是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 A.“大跃进”时期 | B.“文革”时期 | 
| C.改革开放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从B到C急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①共八大决策失误                 ②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④“文化大革命”
扩展到经济流域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历史是面镜子,我们要善于从中学会反思。从文化大革命这面“镜子”中,我们能得到的深刻反思是
| A.要坚持民主与法制 | B.要坚持个人崇拜 | 
| C.要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 D.要坚决反对西方的一切 |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是非不分”表现的有
| A.林彪集团被粉碎 | 
| B.老干部的抗争被指责为“二月逆流” | 
| C.周恩来复出,扭转经济下滑趋势 | 
| D.江青集团被粉碎 |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共成立、抗战胜利 |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 
|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 D.中共成立、新中国诞生 | 
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6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 A.粮食高产报道 | B.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 C.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其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精彩言论深受好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使农民穿着走起路来,轻松自如、快步如飞的“鞋子”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合作化运动 | 
1979年和1986年邓小平先后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邓小平能获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 A.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 | 
| B.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 | 
| C.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 
| D.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 |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这段讲话主要强调的是
| A.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 B.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 
| C.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性 |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创者是
|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了经济特区 | 
| C.进行了国企改革 |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省级行政区划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 A.云南 | B.江苏 | 
| C.贵州 | D.广西 |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设立经济特区 |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一国两制”构想 |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l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些成就取得的政治性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一国两制”方针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
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请回答:
⑴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⑵材料二文件是在哪次重要会议上制定的?为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了什么制度?
⑶为改变材料三中的状况,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试举出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国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两例。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摘编自《复兴之路》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改革”“开放”决策是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
⑵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⑶与材料中深圳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几个城市?
⑷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关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社里再有困难,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两年,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
材料三:公社建立的目的是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这种制度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社”分别指的是什么组织?分别对农村造成了什么影响?
⑶材料四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⑷从这几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