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下列近代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都( ) 
 
①导了禁烟运动     ②英勇抗击了外国侵略
③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④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该材料说明了近代中国不断走向屈辱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
| A.武器落后 | B.统治者的腐败 | 
| C.国力衰微 | D.帝国主义力量强大 | 
“中国资本主义并不是在原来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半殖民地化过程中(洋务运动中)被迫兴起,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机会被摧毁殆尽,而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具备的条件,从而导致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滞后和艰难。”上述材料说明( )
①国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诞生的
②资产阶级从一诞生起就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制
③ 说明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④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 A.②③ | B.①②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异同的比较分析错误的是( )
|  | 戊 戌 变 法 | 辛 亥 革  命 | 
| A政治主张 | 主张君主立宪 | 实现民主共和 | 
| B性 质 | 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C结 果 | 失败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 D相同点 | 都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课堂上,四位新同学做自我介绍,甲:我来自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乙:我来自“三军会师尽开颜”的地方。丙:我来自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丁:党就诞生在我的家乡。丁同学的家乡是( )
| A.北京 | B.上海 | 
| C.遵义 | D.延安 | 
《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悲壮的抗争年代,同时反映这个时代主题的歌曲还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大刀进行曲》
③《黄河大合唱》   ④《翻身农奴把歌唱》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以上是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在《告全体将士书》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理由是(  )
① 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② 抗议蒋介石向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对外政策
③ 逼迫蒋介石下台             ④ 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 )
| A.转战陕北 | B.挺近大别山 | 
| C.辽沈战役 | D.渡江战役 |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据此判断党和政府实施了 ( )
农业        商业        工业
| A.土地改革 | 
| B.三大改造 | 
| C.人民公社化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怀中抱兰考,口中啖狂沙……心血化甘露,浇灌梧桐花……两袖清风劲,杨我党旗纱。”这首诗歌赞扬的模范人物是( )
| A.邓稼先 | B.焦裕禄 | 
| C.王进喜 | D.雷锋 |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清朝的石碑。下列碑文描述中属于概述美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
| A.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 | 
| B.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 | 
| C.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 
| D.其治国崇尚善俗,不尚武功,亦与诸国异 | 
下列是影响法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法国历史人物,他们在历史上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伏尔泰        罗伯斯庇尔   拿破仑
|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 
| B.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 
| C.用军事手段统一了欧洲 | 
| D.颁布了《人权宣言》 | 
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底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该和约是( )
| A.《联合国家宣言》 | B.《九国公约》 | 
| C.《凡尔赛和约》 |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对图中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
|  | 
 
1775   1783             1861  1865
A.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B.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全过程
C. 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巩固过程  D. 美国内战过程
二战后的二十年间,历史展现了三种主要发展趋势,下列对这三种趋势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民族独立与振兴 | 
| 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壮大 |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 
| D.资本主义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 
G8组织近期在欧洲举行的会议,指出因俄占领克里米亚而将俄开除出该组织,由此可见国际会议是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途径,下列国际会议纵容了法西斯,从而大大推动了二战爆发的会议是( )
| A.华盛顿会议 | B.慕尼黑会议 | 
| C.巴黎和会 | D.雅尔塔会议 | 
对下列两幅图片内涵分析正确的是( )

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签署自由贸易区  2013印尼APEC会议领导人合影
| A.中国都参与了上述组织 | B.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的现象 | 
| 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形成 | D.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实现了一体化 | 
人们对18世纪某项成果做了这样的评价: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成果是( )
| 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 B.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 
| C.蒸汽机的改良 | D.碳丝灯泡的发明 | 
历史研究的主要途径由下列几个方面组成
设计方案:①确定主题 ②收集资料 ③整理资料,分析史料 ④展示成就,下列是某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1)确定主题,根据资料你分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2)整理资料,史料分析。上述发明最早的是什么?
(3) 世界文明的交流是古代文明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上述文明成就传入西方的主要通道是什么?举一例论证该文明对西方的影响?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试用所学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清朝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近1/3,却被4000名英国“东方远征军”攻破虎门,当时英国的GDP只是世界的1/20,1895年大清帝国的GDP比日本高9倍,仍惨败于甲午战争。
——《环球时报》
材料二
材料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近代史上清朝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现状,其历史的转折点与材料二反映的史实有很大关系,结合材料二回答促进这个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3)三十年前,我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国内外有利因素主要有哪些?
(4)材料二和三分别概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那些伟大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年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请回答
(1)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世界主要潮流是什么?
(2)依据材料提供的史实,列表分类归纳相关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和方式。
(3)比较是加深历史认识的重要途径,结合史实,完成下面两种比较方式的填写。
A根据性质对改革进行比较(分别举国外一例)
| 封建性质改革 |  | 
| 资本主义性质改革 |  | 
| 社会主义性质改革 |  | 
 
B 根据结果对改革进行比较(分别举国外一例,注意不得与上题史实重复)
| 成功改变了社会性质 |  | 
| 成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  | 
今年是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下列是某同学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分析,结合史实填写完整。
(1)两次世界大战不同点的比较
|  | 一战 | 二战 | 
| 加速战争爆发的因素(各举一例) |  |  | 
| 战役(各举一例) |  |  | 
| 性质 |  |  | 
| 胜利原因 | 协约国力量大于同盟国 |  | 
(2)两次世界大战相同点的比较
|  | 一战 | 二战 | 
| 战争爆发的因素相同 |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
| 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  | 两级格局 | 
| 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 |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3)战争充斥着历史,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很多导致战争的因素,如日本单方面购买钓鱼岛,引发中日之间的矛盾。结合所学,谈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