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区岩口复兴校九年级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唐朝时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强盛的国家。其原因主要是唐朝前期的统治者实行一脉相承的统治政策,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那具体的政策是(  )
①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②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任贤用能                   ④ 简法轻刑              ⑤ 重视教育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⑤ | 
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
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 A.世袭制 | B.察举制 |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哪一事件不能佐证这一现象 ( )
| A.和亲结盟 | B.鉴真东渡 | 
| C.玄奘西行 | D.遣唐使来访 | 
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道(南海诸道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等)。这是哪一朝代的疆域( )
| A.唐朝 | B.元朝 | 
| C.明朝 | D.清朝 |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新航路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 ( )
| A.指南针 | B.造纸术 | 
| C.印刷术 | D.火药 | 
某同学搜集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文学 | B.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 
|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 D.明代先进的航海技术 | 
穿越时空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到唐朝的都城经商,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 A.乘船经过永济渠 | B.买曲辕犁 | 
| C.看颜真卿的书法 | D.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下列作品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天工开物》   ②《资治通鉴》    
③《红楼梦》     ④《历代帝王图》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 C.③②①④ | D.④②①③ | 
下列改革没有引起社会性质改变的是 (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1861年俄国改革 | D.日本明治维新 | 
右图是从描述某事件的历史地图上切取的一块。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 B.秋收起义 | 
| C.井冈山会师 | D.红军长征 | 
某班同学为主题班会收集准备了以下方面的图片素材,你认为他们班会的主题应是(  )
| A.19世纪末日本的侵华战争 | B.中日友好关系 | 
| C.中国抗日战争 | D.苏联卫国战争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 
|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点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 )
| A.“蒸汽时代” | B.欧美国家的剧变 | 
| C.城市化进程 | D.社会生活的变迁 | 
17—19世纪发生的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日改革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不包括( )
| A.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旧制度的阻碍 | 
| B.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 
| C.结果都彻底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的原子弹威力巨大 | B.法西斯国家貌合神离 | 
| C.社会主义苏联实力强大 | D.反法西斯同盟国协同作战 | 
阅读材料判断: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     )
(2) 改革和开放引领中国前行了35个春秋。                               (     )
(3)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    (     )
(4) 我国的开放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西部到东部,逐步开放。            (    )
(5) 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 (    )
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图,请将下列英文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深圳   B.浦东   C.重庆   
观察《第二次世界大战》图,请将下列英文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第二战场开辟的的地点:诺曼底
B.第二次世界大战折点:斯大林格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去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朝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打败沙俄,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什么条约解决了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而当康熙因《南山集》案震怒之下一道圣旨将作者戴名世凌迟处死,血洗牵连三百多人时,英国国会早已通过“法在王上”的法律文献,规定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从而一举消灭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在这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25页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 “法在王上”的法律文献名称和民主政治的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什么?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的英、法、美、俄、日分别通过什么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3)“法在王上”的法律文献、《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所宣传的共同思想观点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从近代化的探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1分)
(2)说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取得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分)
(4)从我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到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马航MH370客机(吉隆坡至北京航班、波音777-200型)2014年3月8日失联。24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确认客机“终结”于南印度洋。3月17日开始,失联客机最后与卫星 失去联系的两个可能区域内的国家及其他有能力提供帮助的国家共26国参与搜救。搜救的范围由中国南海区域转到北印
失去联系的两个可能区域内的国家及其他有能力提供帮助的国家共26国参与搜救。搜救的范围由中国南海区域转到北印
度洋区域,最后转到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部海域。这个范围正巧是古代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时所经过的地方。用于搜救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在18——20世纪初发明的交通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通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及其“开辟新航路”分别指什么人和事件?
(2)适用于海上搜救的又属于18—20世纪初发明的交通工具可能是什么?(至少答出两种)
18—20世纪初发明的交通工具用什么动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