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过多的植物营养物质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尿素属于
| A.磷肥 | B.钾肥 | C.氮肥 | D.复合肥 | 
干冰易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变大 | B.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 C.分子体积变大 | D.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 B.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很小 | 
|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D.氢氧化钙能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 | 
科学家利用化学反应SO2 + C  S + CO2处理废气中的SO2。此反应属于
S + CO2处理废气中的SO2。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复分解反应 | D.置换反应 | 
某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3,其中铁元素为+3价,钛元素化合价为
| A.+1 | B.+2 | C.+3 | D.+4 | 
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 A.4 | B.22 | C.26 | D.48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  H2+O2 | B.2H2O  O2 + 2H2 | 
| C.H2SO4+NaOH  NaSO4+H2O | D.4P + 5O2  2P2O5 | 
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钠等物质,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NaCl + 2H2O   通电 X↑+ H2↑+ 2NaOH。则X的化学式为
| A.Cl2 | B.HCl | C.HClO | D.HClO3 | 
下表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 物质 | 牙膏 | 矿泉水 | 苹果汁 | 肥皂水 | 
| pH | 8~9 | 6.5~7.5 | 2.9~3.3 | 9.8~10.2 | 
A.牙膏 B.矿泉水 C.苹果汁 D.肥皂水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 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 
|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 
| 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 
| D.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自燃,它能用作高效催化剂。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纳米级Fe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FeCl2﹒nH2O加热脱水干燥的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纳米级铁粉会与水反应。 | 
| B.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FeCl2  Fe+2HCl | 
| C.纳米级Fe粉比普通 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 | 
| D.实验中通入的N2只起到防止纳米级铁粉自燃的作用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除去CO中的CO2 |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 B |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 点燃,闻气味 | 
| C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 D | 区分NaOH和Ca(OH)2溶液 |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 
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为无色 | 
|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 
| C.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 
|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 
某活动小组从工厂收集到了一些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以及废铁屑、废锌屑的混合物。在回收银时,他们将一定量的上述金属混合物加入到含硝酸银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滤液。为了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他们做出了下列猜想: ①溶质为硝酸亚铁;②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银;③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亚铁;④溶质为硝酸锌、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其中合理的猜想是
| A.③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 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入稀H2SO4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 向相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稀盐酸 | 
|  |  |  |  | 
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富含糖类的是        。
(2)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不锈钢锅       B.塑料垃圾桶       C.纯棉围裙    
(3)洗涤剂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4)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气。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厨房中油锅着 火,可迅速盖上锅盖,其原理是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氯化钠、铁、水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2)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有关“C15H10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C15H10O2”为有机物
②“C15H10O2”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③ 异黄酮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④“C15H10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五种物质中,可用作燃料的化合物是           (填序号)。
③工业上可以用甲、乙两种物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丁和戊。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④丁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氨气(NH3)。氨气和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尿素,同时得到生活生产中最常用的溶剂。写出生成尿素[CO(NH2 )2]的化学方程式                              。
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向B中溶液再加入6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先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
(4)某工厂废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液制取海绵铜(Cu)和氧化铁两种产品,过程如下图所示(过程中不引入其他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溶液D中的溶质为              ;
②检验C过量的方法是                              ; 
③A~G七种物质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A、B、C、D、E、F、G七种元素中, 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装置A和E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先          ,目的是           。
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实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同时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 实验 编号 | 容器I | 针筒I | 容器II | 针筒II | 红墨水 液面位置 | 
| a |  | 10ml 水 | NaCl | 10ml 水 | 保持 左高右低 | 
| b | 二氧化碳 (充满) | 10ml 澄清石灰水 | 二氧化碳 (充满) | 10ml 浓氢氧化钠溶液 |  | 
| c | 1g锌 | 15ml盐酸 | 1g镁 | 15ml盐酸 |  | 
(1)实验前,用手紧握容器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低右高,松手后,对容器Ⅱ重复以上操作,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以上实验说明                 。
(2)实验a,容器I中放的固体药品为          。
(3)实验b的现象                        。
(4)实验c,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红墨水的液面位置是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 操作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超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要得到48 g氧气,参加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