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曲 | B.燃放烟花 | C.香水挥发 | D.干冰升华 | 
壹佰元人民币的防伪油墨中含有MgF2,其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 B.+2 | C.+1 | D.-2 | 
 下列运动用品或设施中,主要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充气船 | B.木制双杠横梁 | C.铁合金铅球 | D.纯棉护腕 |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 B.3 | C.4 | D.7 | 
“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海产品中加适量的甲醛溶液浸泡 | 
| B.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 | 
| C.在果汁中加入少量的“塑化剂”使其口感更好 | 
| D.在香肠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 
2013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氮 | B.一氧化碳 | C.PM2.5 | D.氮气 | 
下列化肥属于钾肥的是
| A.NH4NO3 | B.Ca(H2PO4)2 | C.CO(NH2)2 | D.K2CO3 |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值,酸性最强的是
| A.胆汁(6.8~7.4) | B.唾液(6.6~7.1) | 
| C.血液(7.35~7.45) | D.胃液(0.8~1.5) | 
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H+、NH4+、Cl- | B.K+、H+、HCO3- | 
| C.H+、Na+、OH- | D.Fe3+、NO3-、OH- | 
万金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C10H10O),下列关于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有机物 | 
|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 C.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 D.一个薄荷脑分子由10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下列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这五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的微粒 | B.④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 C.②③⑤都是稳定结构,都属于阳离子 | D.①表示的粒子为金属原子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 B.35℃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 
| C.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 
|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 A | CO2气体 | CO气体 | 先通入少量氧气,再点燃 | 
| B | KNO3溶液 | AgNO3溶液 | 先加入过量KCl溶液,再过滤 | 
| C | KCl固体 | KClO3固体 | 先加入少量MnO2,再加热 | 
| D | FeSO4溶液 | CuSO4溶液 | 先加过量Fe粉,再过滤 | 
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金属铁和铜,设计如下图所示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b为铁 | 
| B.操作①、②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同 | 
| C.滤液a中含有3种溶质 | 
| D.除污水外,含锌元素的有:固体a、c,滤液a、b | 
根据下图所示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用序号填写):
(1)实验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验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
(4)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装置B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       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③加热反应物           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得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C+H2O CO+H2,CO+H2O
CO+H2,CO+H2O CO2+H2。上述两个化学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CO2+H2。上述两个化学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
Ⅰ.温泉的利用是人们开发地热的一种形式,南京汤山温泉具有悠久的文化。
(1)清澈的温泉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净化温泉水的过程中,会使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        作用。
(3)鉴别温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需加入的试剂是        。
Ⅱ.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晾晒可得到粗盐,已知某粗盐样品中除泥沙外还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10.2g粗盐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则表示(填字母序号)      。
| A.右盘重,砝码轻 | B.右盘轻,样品少 | 
| C.左盘重,样品多 | D.左盘轻,砝码重 | 
(2)第④步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第⑤步操作的目的是        。
(4)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        。
Ⅲ.水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料。某工厂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若制取100kg氧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不仅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市场有“铁强化酱油”、“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氟、钙、碘应理解  为            (填序号)①元素 ②离子 ③分子 ④氧化物
(2)煤、    和天然气并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会释放出   、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酸雨的pH    (填“>”、“=”或“<”)5.6,判断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3)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但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数量是巨大的,钢铁锈蚀的条件是        ,铁锈可用稀盐酸将其除去,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②对上述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丁的化学式为N2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后所得气体不再对环境有任何影响
D.若生成56g丁,则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4g
A、B、C、D、E、F、G、H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它们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C是气体,且B是单质,E是含钠元素的化合物,G是一种常见的不溶于水的建筑材料。C、D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反应生成A和B。
(1)B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A~H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有        种;
(4)检验物质C存在的方法是:        。
课外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有关金属资料时,看到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于是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 :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物质?
|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及结论 | 
| 实验I | 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 | 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  | 
| 实验Ⅱ |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 | 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 该气体是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探究二: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猜想与假设】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 (OH)2和MgCO3的混合物
实验Ⅲ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溶液,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      。(填名称)
 ②称取实验I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
实验后装置A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还含有      ,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      。
【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未知物成分的确定,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