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4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 B.干冰升华 | C.蜡烛燃烧 | D.菠萝榨汁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 B.全面关停化工企业 | 
| 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 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2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由臭氧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
| A.纯净物 | B.混合物 | C.化合物 | D.氧化物 |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 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 
|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撤离可燃物 | 
春天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 
食品安全无小事,央视最近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介绍了“饮食健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鸡速成在鸡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 | 
| B.为了使白酒的口感更好在其中加入超量塑化剂 | 
| C.为去除皮蛋的涩味,食用时加入一定量的醋 | 
| D.为节约成本,饭店重复使用植物油炸制食品 |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鉴别蔗糖和硝酸铵 |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 
|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 
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洗涤”,下列“洗涤”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 | 
| B.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脂 | 
| C.用盐酸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主要成份:CaCO3) | 
| D.用洗洁精清洗餐盘 | 
探究金属性质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 A.氢气 | B.二氧化硫 | C.二氧化碳 | D.一氧化碳 |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 | B.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 
|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 D.某温度下,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 
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0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 B.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 | 
|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 
|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体生成 | 
| B.铝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固体 |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 
| B.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 
| C.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D.铁丝浸没在水中比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 B.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后溶液仍然饱和 | 
| C.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 
| D.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分子中都含有氢气分子 | 
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 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硫原子         ;      (2)碳酸氢铵             ;
(3)镁离子:           ;      (4)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氮气、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物质,并用相应的化学式填空。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_______;
(3)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是________;
(4)其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的________;
(5)有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结合学科知识,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消毒常用“84”消毒液,“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 X+Cl2↑+2H2O,X的化学式为         。
X+Cl2↑+2H2O,X的化学式为         。
(2)水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可使水溶液的凝固点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以防止水结冰。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CO可作冶金工业原料,却对人体健康有害;O2可用于急救病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却参与钢铁的锈蚀过程。
(1)写出高炉炼铁中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黄铜(含铜和锌)、生铁都属于         。钢和生铁由于           元素含量的不同,使得钢和生铁的坚韧性有较大差异。
(3)将黄铜和生铁分别放人足量的稀盐酸中,浸泡后都有残留固体,其中一种固体一定含             ,另一种固体一定含           。
(4)铁浸泡在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5)食品包装中,有一些是用铁粉做双吸剂,铁粉既可以防腐又可以保持食品干燥,是因为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和           。
如图为KNO3 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KNO3(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
(4)将t2℃时饱和的KNO3溶液100 g恒温蒸发10 g水,可析出KNO3 的质量为         g,剩下的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
(5)把t2℃时150g 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
(6)现有t2℃时含KNO3和NaCl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Cl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7)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用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         种单质。
(2)在该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 
|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以下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计算粗盐的产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操作。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上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3)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填序号)。
(4)A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氯化钠          。如果B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就应该             。D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5)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 
| C.调节游码 | D.添加砝码 | 
(6)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 g 6%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取气体时,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使用F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
(2)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选项字母),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若用F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F装置内应放入的物质是 ,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现象是 。
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拓展计算】如果需制备氧气9.6克,至少需要5%过氧化氢       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