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我市正在开展“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安庆”活动,下列措施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①控制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
②将居民用煤逐渐改成用天然气
③禁止尾气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④生活垃圾采用高温无害化处理
⑤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油通过蒸馏制取汽油 | B.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 
| C.铁片放在空气中生锈 | D.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 
利用液氮沸点较低的性质,科学家正在研究向在大气中注入液氮,用来清除雾霾.下列有关液氮和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
| A.液氮可用于冷冻麻醉剂 | 
| B.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来制氧气 | 
|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 | 
| 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冰、干冰、盐酸 | B.汞、水、啤酒 | 
| C.石墨、石灰水、碳酸钙 | D.氮气、氧气、空气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 
|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 
| C.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 
| D.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 
|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 
|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 
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广泛应用于拉制灯丝,有“光明使者”的美誉.我省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冶炼金属钨常用到白钨矿石,其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酸钙中钨(W)的化合价为( )
| A.﹣6 | B.+4 | C.+6 | D.+7 |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 B.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 
| C.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 
| 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大于原子 |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 
| B.档案材料着火,可用液体二氧化碳扑灭 | 
|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下楼 | 
| 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 
如图为元素X的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粒子可用符号“Mg+2”表示 | B.该粒子不带电 | 
| C.X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0 | 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2 | 
下面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氧气中点燃硫粉,产生蓝紫色火焰 | 
| B.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逐渐变蓝 | 
|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变蓝色 | 
| D.在空气中点燃红磷产生大量的白雾 |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 |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 | D.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 
|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CO2和N2 | 
| C.用二氧化锰鉴别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 
|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用“ ”和“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 
| D.物质X含4种元素 |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 
|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 
|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 
|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有一个里程碑.运载“嫦娥三号”的火箭使用偏二甲肼(C2H8N2)作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偏二甲肼中含有N2分子 | 
| B.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 
| C.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质量比2:8:2 | 
| D.偏二甲肼中氢元素原子质量分数最小 | 
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 B.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 C.1g锌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 D.1g镁与1g氧气反应得到2g氧化镁 |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Q物质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 
| C.X的值是44 | 
| D.生成的水的质量为36g | 
用适当的符号和数字以及化学式填空:
(1)2个氮原子 _________ ;
(2)3个氢分子 _________ ;
(3)4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 ;
(4)氯化钠中的阳离子 _________ ;
(5)酒精 _________ ;
(6)由Fe3+和OH﹣构成的氢氧化铁 _________ .
如图A、B、C、D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X= _________ .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 _________ (填序号).
(3)A微粒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 _________ (填序号).
(4)微粒B和C的化学性质 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如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图1中B端为电源的 _________ (填“正”或“负”)极,C、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___ .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3)在上海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_________ (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 _________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沉淀过滤   D.蒸馏.
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利用还原剂从金属的氧化物中将其还原出来.例如,高炉炼铁所涉及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
其中,物质A为 _____ (填化学式),A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3)每年因为腐蚀(如铁生锈)而报废的金属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人们采用多种方法防止金属腐蚀.例如,将清洗后的铁锅擦干后存放可以防止铁锅生锈,其原因是 _________ .
(4)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 _________ (填“强”或“弱”),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_________ (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有序号 m的仪器的名称为 ___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则气体应从 _________ (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_________ .
(4)若用装置D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 .
(5)已知实验室制取一瓶一氧化氮气体时选用F作为收集装置,而不能选用D装置来收集,由此可以推断一氧化氮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①能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密度比空气大④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