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火柴燃烧 | B.菜刀生锈 | C.蔬菜腐烂 | D.白酒挥发 | 
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 B.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 | 
| C.石墨——作铅笔芯 | D.氧气——作燃料 |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青花瓷瓶 | B.纯棉被单 | C.腈纶运动衣 | D.不锈钢餐具 |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倾倒液体 | B.熄灭酒精灯 | C.量取液体 | D.过滤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 
|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 A.氧气和氢气 | B.二氧化碳和氮气 | 
| C.二氧化碳和空气 |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 Na(OH)2 | B.氮气 N2 | 
| C.氧化镁 MgO | D.氯化钠 NaCl | 
误食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 B.+3 | C.+4 | D.+5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 Fe +3O2  2Fe2O3 | 
| B.H2+O2  H2O2 | 
| C.4Al+3O2===2Al2O3 | 
| D.2P +5O2  2P2O5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与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 
|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 
|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 
| D.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 
|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 
|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工业上生产硅的重要反应为:SiO2+2C Si+2X↑,则X的化学式为
Si+2X↑,则X的化学式为
| A.SiO | B.SiC2 | C.CO | D.CO2 |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 B.核外电子数是16 | 
| C.元素符号为S | D.相对原子质量是16 | 
食醋中约含有3%-5%的醋酸(C2H4O2),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个水分子 | 
| B.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 C.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 
| D.醋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钠为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熔点是97.81℃。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的熔点比铁低 
B.金属钠质地较软 
C.金属钠常保存在水中
D.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Na + 3CO2 C + 2Na2CO3
C + 2Na2CO3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分别加入食盐水,振荡 | 
| B |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 C |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 D | 除去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uCl2 |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40℃) | 
|  |  |  |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 ||
| A.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C.向等质量的金属Mg和金属Zn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 D.将铁钉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                       。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 
|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 D.水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则在实验中试管a、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     2: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水能与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        热量。
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之一。红枣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铁等。
①这里的“铁”、“钙”是指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②人体缺铁,会导致       (填“贫血”或“佝偻病”)。
(2)煤、      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三效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处理为空气中的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尿素由        种元素组成,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A、B、C、D四种物质均由          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
(4)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 B的微粒个数比为          。
(5)若要生产30 g 尿素,则需要A的质量为        g。
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锅              B.铜导线           C.水龙头  
(2)金属腐蚀造成资源浪费,铁生锈的条件是              。
(3)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A.Fe和CuSO4溶液     B. Mg和MnSO4溶液    C. Mn和FeSO4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4)化学小组对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废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①步骤Ⅰ中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②滤液的成分是                                           (写出所有可能)。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A→B → C。
(1)若A、B、C均为氧化物,且A、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      ,
B →C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C在常温下为气态,且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B为固态,则B →C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在常温下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B→C的反应中,看到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A→B的现象为      ,B→C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成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①缓缓通入CO2,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 | 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 (1)    。 |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 | 
| ②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 | B处玻璃管内 (3)   。 | 以上实验说明  (4) 具有还原性。 | 
| ③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A、B两处火焰。 | C中 (5) 。 |  | 
 
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6) 。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资料】①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2KCl+3O2↑。
②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 实验编号 | KClO3/g | 氧化物 | 产生气体的体积(mL) | 耗时(s) | 
| 1 | 0.6 |  | 67 | 1800 | 
| 2 | 0.6 | 0.2g二氧化锰 | 67 | 36.5 | 
| 3 | 0.6 | g 氧化铁 | 67 | 89.5 | 
 
(1)实验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
(2)以上实验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3)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Ⅰ.在实验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0.2g。
Ⅱ.将一定量的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
| 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A | 红色固体全部变黑 | 生成了铁 | 
| B | 石灰水变浑浊 | 产生二氧化碳 | 
 
(4)写出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剂。
【实验反思】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丙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  | 铁粉 | 氧化亚铁 | 氧化铁 | 四氧化三铁 | 
| 颜色 | 黑色 | 黑色 | 红色 | 黑色 | 
| 磁性 | 有 | 无 | 无 | 有 | 
| 与CO反应 | 不反应 | 反应 | 反应 | 反应 | 
| 与稀盐酸反应 | 反应 | 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 生成氯化铁和水 |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 
|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不反应 | 
 
(5)丙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____________。
(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和解释 | 
| 1 |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 _____________ |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 
| 2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 

 CaO+ CO2↑
CaO+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