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3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氯化钠 | B.黄金 | C.金刚石 | D.干冰 | 
小丽同学要做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她选用最合理的试剂是( )
| A.木炭 | B.铁丝 | C.红磷 | D.镁带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物质组成的 | 
| 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 
|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 
|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 B.取少量液体 | C.加热液体 | D.称取氯化钠 |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 
|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 
|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 
| 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1:16 |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H2+CuO  Cu+H2O | 
| B.2CO+O2  2CO2 | 
| C.CaCO3  CaO+CO2↑ | 
| D.CO+CuO  Cu+CO2 | 
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 
|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 
|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  质 | A | B | C | D | 
| 反应前质量/g | 1.7 | 2.2 | 7.9 | 0.9 |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6.6 | 0 | 2.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A的质量为1.7g
B.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A一定是生成物
D.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请从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写化学式):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极易燃烧,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
洛阳牡丹天下闻名.牡丹花开时满城飘香,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 ;25升的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以装入容积为0.024升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是因为 .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
(2)指出图中的两点错误.①                     .②                             .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也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新型自来水消毒剂ClO2可由如下的反应制取:Cl2+2X=2NaCl+2ClO2,则X的化学式为 ;除去硬水中过多的钙离子(离子符号是 )和镁离子(离子符号是 )就可得到软水.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
甲的化学式为                ;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图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图示,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操作和现象.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
(2)做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红热的木炭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3)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填序号).
(3)B图中长颈漏斗的下端口为什么必须插入液面下?
(4)写出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步骤.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所示 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 
|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 
|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 
(3)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中的步骤I~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的颜色变化 (资料: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①该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I.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Ⅲ.        Ⅳ.       
②步骤I、Ⅱ两项说明了什么?                                                          .
③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④写出该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