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走进茶叶店就能闻到茶香,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 B.分子间有间隔 | 
| C.分子由原子构成 |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在缺氮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这时应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
| A.KCl | B.K2CO3 | C.Ca(H2PO4)2 | D.CO(NH2)2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 A.盐酸用于除铁锈 |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 C.纯碱用于降低土壤酸性 | D.大理石用于建筑材料 | 
用洗涤剂能较好的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
| A.吸附作用 | B.乳化作用 | C.催化作用 | D.溶解作用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 B.插入燃着的木条 | 
| 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 D.倒入澄清石灰水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铝具有导电性 | B.碳酸具有不稳定性 | 
| C.氯化钠是白色固体 | D.氮气难溶于水 | 
图提到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A.大量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 
| B.汽车使用乙醇等清洁燃料 | 
| C.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 
| D.广泛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 | 
次氯酸钠(NaClO)是某种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1 | B.+1 | C.+3 | D.+5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 A.4Fe+3O2  2Fe2O3 | 
| B.2H2O  2H2 +O2 | 
| C.2H2O2  2H2O+O2↑ | 
| D.Fe+2HCl═FeCl2 +H2O |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A.称量﹣计算﹣量取﹣溶解 | B.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 
| C.计算﹣称量﹣溶解﹣量取 | D.量取﹣计算﹣称量﹣溶解 | 
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
| A.EuO | B.Eu2O3 | C.Eu3O2 | D.EuO3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 选项 | A | B | C | D | 
| 实验 目的 | 鉴别CaCO3和Na2CO3 | 鉴别盐酸、NaCl溶液、Ca(OH)2溶液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 除去CO2中的少量水蒸气 | 
| 方案1 | 加水 | 滴加碳酸钠溶液 |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 | 通过浓硫酸 | 
| 方案2 | 滴加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滴加适量NaOH溶液 | 通过NaOH溶液 | 
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 B.  | 
| C.  | D.  |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氢氧化钠本身并不被分解.现用11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1.8%,下列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 A.产生氧气质量为8g | 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18g | 
| C.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g | D.反应后溶液质量为90g | 
己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等气体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
| 发动机类型 |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 尾气中CO的含量 | 尾气中NOx的含量 | 
| 普通发动机 | 1:15 | 较高 | 较高 | 较高 | 
| 稀薄燃烧发动机 | 1:40 | 较低 | 较低 | 较低 |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B.稀薄燃烧发动机尾气中NOx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低
C.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减少是因为燃烧不充分
D.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 +4CO  N2 +4CO2
 N2 +4CO2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人体可以从水果和蔬菜中摄取           ,该类物质需要量很小,但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 食品 | 柠檬汁 | 苹果汁 | 葡萄汁 | 番茄汁 | 牛奶 | 玉米粥 | 
| pH | 2.4 | 3.1 | 4.2 | 4.4 | 6.5 | 7.8 | 
表1 
| 营养成分表 | ||
| 营养成分 | 每片含量 | 每100g含量 | 
| 镁 | 6.7mg | 1.12g | 
| 叶酸 | 255 | 42.5mg | 
表2
(2)表2是某儿童补铁药品的部分说明.说明中的“铁”指的是   (填“单质”、“元素”或“分子”).
(3)某些食品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胃酸过多的人应食用      .
(4)农业上用石灰乳和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宜用铁质容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5)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4NaOH 2Na2CO3+              .
2Na2CO3+              .
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1)氧和碳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由                      ﹣ 构成.
(3)表中4个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4种物质的微粒.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若 表示A,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C和D的化学式分别为    ,生成C和D的个数比为              .
表示A,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则C和D的化学式分别为    ,生成C和D的个数比为              .
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 KCl | 27.6 | 34.0 | 40.0 | 45.5 | 51.1 | 56.7 | 
 
(1)在0~20℃时,KCl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氯化钠,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20℃100g水加KCl20g升温至40℃升温至100℃A B 加KCl20gC 加28g KCl恒温100℃D E
①A~E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
②下列操作能使E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入2g KCl        b.加入100g 100℃的水      c.降温至40℃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钢铁生锈的条件是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①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滤液中的溶质组成可能为                                                         .
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下表中的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钠 | 钙 | 铁 |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Na | Ca | Fe | 
 
(1)气体A由两种元素组成,若将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该气体是        .
(2)固体B由三种元素组成,取少量B放入试管中,加入水振荡,溶液呈浑浊状.将B久置于A中能生成物质C,将C放入D溶液又能生成A.生成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物质X与A、B、C、D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X为           ;A→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E和F组成相同,且均不含氧元素,组成E和F的元素是   l .将金属单质Y加入溶液E中,反应能生成F,反应可表示为E+Y→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根据下图中的仪器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取用高锰酸钾时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若证明气体是否收集满,应采取的操作是                .
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两个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打开止水夹,向Ⅰ中液体加入一种黑色固体、Ⅱ中液体加入一种白色固体.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液体内出现燃烧现象.
①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请说明Ⅱ中出现燃烧的原因                                         .
(2)打开止水夹,向Ⅰ中液体加入一小块固体.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液体出现浑浊现象.关闭止水夹,发现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①请说明溶液由浑浊变澄清的原因                                     .
②若实验后Ⅱ中澄清液中的溶质由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为检验其成分,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实验课上,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四种溶液探究与指示剂的作用.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处理过程为:将A和B中液体混合,得到红色溶液E;将C和D中液体混合,得到废液F;将E和F放入烧杯中.
(1)向A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后,溶液颜色为         色.
(2)A和B混合后,溶液中一定没有                  .
a.NaCl        b.HCl        c.NaOH
(3)C和D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继续对烧杯中的废液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杯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初步分析】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中的废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               .
【进行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含有的物质
| 实验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  |  | 
 
(5)为实现绿色排放(溶液呈中性),应对废液再进行的操作是                          .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假设其他杂质不与氢氧化钙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钙进行处理.现有74kg氢氧化钙,可以处理掉多少硫酸?
某化工厂生产的纯碱产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
为了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属实,向4个分别盛有浓度相同、质量均为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分别放入不同质量的纯碱产品,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 所称量的物质 |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 加入纯碱产品质量/g | 2.8 | 5.6 | 11.2 | 14 | 
| 烧杯中剩余物质量/g | 101.7 | 103.4 | 106.8 | 109.6 | 
 
请计算(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纯碱产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标注是否真实.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