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3-2014学年江苏如皋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下列哪项不是所有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 )
| A.能运动 | B.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 
| C.能生长发育 | D.基本结构单位一般是细胞 | 
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0×”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
| A.5倍 | B.40倍 | 
| C.45倍 | D.200倍 | 
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
| A.q | B.p | 
| C.d | D.b | 
显微镜的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 ( )
| A.目镜 | B.物镜 | 
| C.反光镜 | D.转换器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得出结论等五个步骤 | 
| B.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 
| C.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能提出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 | 
| D.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结果与实验前提出的假设必须一致 | 
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温度 | B.水分 | C.光照 | D.空气 | 
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这说明 ( )
|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 B.生物能影响环境 | 
| C.生物能适应环境 | D.环境因素密不可分 | 
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 ( )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 
|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 
|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 
|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 A.一群麻雀 | B.一片草原 | 
| C.一个湖泊 | D.百亩农田 | 
以下各种关系中,描述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关系的是 ( )
| A.牛吃青草 | B.大鱼吃小鱼 | C.狼捕食羚羊 | D.小鸡吃虫子 | 
下列四组生物中,能够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 )
| A.高粱和大豆 | B.猎豹和大熊猫 | 
| C.菖蒲和紫菜 | D.丹顶鹤和仙人掌 | 
在广阔的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动植物死亡,但它们的遗体会“消失”,这是什么在起作用? ( )
| A.太阳 | B.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 
| C.动物本身 | D.植物本身 | 
生态系统的一般成分有 ( )
| A.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 
|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 C.消费者、分解者、病毒和非生物成分 | 
|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水等基本条件 | 
| B.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 
|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 
|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 
小麦在籽粒形成期间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就会造成减产。这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是 ( )
| A.光照 | B.水 | C.温度 | D.空气 | 
在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
| A.使叶片中积累的淀粉消耗掉 | B.重新生成淀粉 | 
| C.产生二氧化碳 | D.产生氧气 |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 )
| A.维生素 | B.淀粉 | 
| C.蛋白质 | D.脂肪 | 
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图中没有画出的非生物成分包括             ;该生态系统中还应有的生物成分是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鱼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池塘中影响鱼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没有他们,消费者就失去了         。
(3)如果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凶猛肉食性的大黑鱼,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一段时间后,该池塘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状态。
(4)该生态系统中所有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        作用。
(5)该生态系统属于生态系统类型中的     (选填“陆地”、“水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