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2014届海南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B)
下面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导体的是:( )
| A.石墨和玻璃 | B.大地和人体 | 
| C.陶瓷和橡胶 | D.金属和玻璃 |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 )
| A.一定带正电荷 | 
| B.一定带负电荷 | 
| C.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 
| D.不带电 |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 )
| 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 
| B.酒香不怕巷子深 | 
|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 
|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 
在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或有关装置工作时,能量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四种接法中,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使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接法是(  )
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5A,IB=0.3A,IC=0.2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
由同种材料制成的三根电阻丝,已知它们的长度关系L1>L2=L3,横截面积的关系为S1=S2<S3,现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关于它们的电阻和通过他们的电流,正确的是( )
| A.R1<R2=R3 ,I1=I2=I3 | B.R1=R2>R3, I1=I2>I3 | 
| C.R1>R2>R3,I1>I2>I3 | D.R1>R2>R3, I1=I2=I3 |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关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有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没有电阻 | 
| 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逐渐增大,则导体的电阻也逐渐增大 | 
|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管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是一定的 | 
|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 
如图所示电路,R1与R2的连接方式和开关S控制的元件是(   )
| A.串联,R1和R2 | B.串联,R2 | 
| C.并联,R1 | D.并联,R1和R2 | 
“钻木取火”是利用 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采取 的方法增加物体的内能。
如图是某电流表的示数,若选用O~ 0.6 A 的量程,则读数为         ;若选用O~ 3 A 的量程,则读数为          。
两滴红墨水分别滴在热水和冷水中,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 ,这一现象表明 。
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往下慢慢的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6 V,电压表示数是2 V,电压表测的是灯        两端的电压,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
一根导体两端加电压2V时,通过的电流正好是0.1A,则导体的电阻是20Ω。如果这根导体两端加的电压变为4V,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__Ω,如果两端电压为0V,则导体的电阻是__________Ω。
如图是某的实验电路图,要求:
(1)在图中填写电表的符号。
(2)在图中标出电表两端“+”、“-”号
(3)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最      (“左”或“右”端)。 
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
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材料 | 长度(m) | 横截面积(mm2) | 
| A | 镍铬合金 | 0.8 | 0.5 | 
| B | 锰铜 | 0.8 | 1 | 
| C | 锰铜 | 0.8 | 0.5 | 
| D | 锰铜 | 1.2 | 0.5 | 
她画出了实验电路图,并按要求正确地连接了电路.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       和        ;
(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通常叫做                                              。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物质 | 质量/g | 初始温度/℃ | 最后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 水 | 60 | 20 | 45 | 6 | 
| 食用油 | 60 | 20 | 68 | 6 |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        (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如图所示,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3A,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8A.
求:(1)流过的R1的电流;
(2)流过R2的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