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辽宁抚顺卷)化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 
| 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 
| C. |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 
| D.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 B. | 
 验证二氧化碳集满 | C. | 
 量取液体 | D. | 
 蒸发氯化钠溶液 |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 
| B. |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 
| C. | 水蒸发为水蒸气,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 D. |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用硼酸溶液处理.硼酸 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 +1 | B. | +2 | C. | +3 | D. | +4 |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 B. |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 
| C. | 稀盐酸中只含有氢元素和氯元素 | 
| D. |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 
填涂答题卡时必须用 铅笔.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中含有()
| A. | 金刚石 | B. | 石墨 | C. | 木炭 | D. | 活性炭 |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 
| B.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 
| C.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产生白烟 | 
| D. |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 A. | 蔗糖 | B. | 面粉 | C. | 食盐 | D. | 酒精 | 
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 | 氢气乙醇石油 | 
| B. | 生铁碳酸钙矿泉水 | 
| C. | 红磷一氧化碳空气 | 
| D. | 氨气葡萄糖冰水共存物 | 
下列鉴别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化学与生活、资源、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知识整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
③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节约能源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⑤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央视6月4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中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爱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1)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填选项字母).
| A.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 B. | 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 C. |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 
(2)加强水质监测也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从某工厂废水排放口取出的水样中携带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用的方法除去.
 ②若要检测水样的酸碱度,可使用.
 ③若水样显酸性,该工厂可以用处理酸性废水.
青少年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在光线不足时看书、写字要用照明工具.如图是一种照明用台灯.
 
 (1)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性.
 (2)铁螺丝钉生锈是铁与水和同时作用的结果.
 (3)铜、铁、铝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若想验证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除了选用铜和铝两种金属单质外,还需选用溶液.
 (4)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X=,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形成(填"阳"或"阴")离子.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若要从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固体,可用结晶方法.
 (3)
 ℃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将100
 水加入到盛有30
 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不饱和溶液,若想使溶液恰好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①加入甲物质 
 ; ②降温到℃.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和"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2)一个丙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我省沈阳市召开,全国目光聚焦辽宁.
 (1)为备战全运会,营养师增加了运动员饮食中鱼类和蛋类的数量.鱼类和蛋类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2)全运会的许多方面需要用到大量材料,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铝制火炬      B、塑胶跑道          C、大理石板
 (3)维护场馆绿化,可使用含氯化铵(
 )的营养液,氯化铵属于
 (4)今年年初,我国多地爆发雾霾天气.化石燃料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煤燃烧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①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省有些城市将部分公交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为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对环境的危害,请你再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同学们以盖房子的方式总结出了如下物质间的关系.
 、
 、
 均为纯净物,且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若
 是氧气,
 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
 是氧气,
 与
 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
 是
(3)若 是一氧化碳, 与 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高炉炼铁得到的是(填"生铁"或"纯铁").
回答下列有关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问题.
 (1)取用块状药品一般用的仪器是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3)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中先加入
 (4)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①,②.
 (2)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可选用的一种装置是(填字母).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
 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化学家Tim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
 ).请计算:
 
 (1)"小狗烯"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填最简整数比).
 (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填最简整数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