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漳州卷)化学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 B. | 熄灭酒精灯 | 
| C. | 使劲塞紧橡皮塞 | D. | 收集二氧化碳 | 
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做法不会增加空气中 的是( )
| A. | 燃煤发电 | B. | 燃放烟花爆竹 | 
| C. | 焚烧垃圾 | D. |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 | 10 | B. | 34 | C. | 44 | D. | 78 | 
如图所示的物质用途中,主要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氧气用于气割
一氧化碳作燃料
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 
| B. | 青少年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 
| C. | 学校操场的塑胶跑道采用了有机合成材料 | 
| D. | 提倡"低碳生活",不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高铁酸钾( )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则 分别是( )
小李设计的以下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 用二氧化锰鉴别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 
| B. | 用稀盐酸检验某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 
| C. |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 | 
| D. | 用适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硫酸钠杂质 | 
从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每空只写一种).
| 2个碳原子 | 金属离子 | 气体单质 | 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 | 
|  |  |  |  |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75%的酒精溶液是医院常用的消毒剂,其中的溶剂是.
 (3)除去粗盐固体中的少量泥沙,采用的操作方法是先,再.这两步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有.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小华的妈妈准备了糯米、瘦肉、虾仁、食盐、植物油等做粽子的原料,这些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
 (2)用铁锅煮粽子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性;煮完粽子的锅内有油渍,可用洗洁精洗去,洗洁精所起的作用叫做.
 (3)小华要检验煮粽子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
 (4)盛装过原料的塑料袋随意丢弃,造成的危害是.
小明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手指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出现痕迹,很难洗去.询问老师后得知,硝酸银见光会分解,生成一种金属、红棕色气体(
 )和能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甲、乙、丙分别是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镁、碳酸钠四种物质中的某一种,"一"表示相连物质的溶液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物质是一种盐,丙的化学式为,反应1的现象为.
 (2)写出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2)写出
 装置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制取氧气并测定体积,需将上述
 、
 、
 装置进行组装,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
 (4)将产生的氧气分别通入
 、
 装置中,观察到
 中的白磷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 同学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甲 |  | 溶液由红色变成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乙 |  | U型玻璃管中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 丙 | 用 | 最后溶液的pH |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
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
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