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2-2013学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二上期阶段检测(一)地理试卷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舞蹈是四省区中哪一省区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丙省的简称是(   )
| A.鄂 | B.鲁 | C.云 | D.黑 | 
我国领土最北端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
| A.昆明 | B.武汉 | C.济南 | D.哈尔滨 | 
“得陇望蜀”中的“陇”和“蜀“分别是( )
| A.陕西、云南 | B.甘肃、青海 | 
| C.甘肃、四川 | D.四川、云南 | 
我们安徽省在地球上的位置是 ( )
| A.东半球、北半球 | B.西半球、南半球 | 
| C.南半球、东半球 | D.北半球、西半球 | 
在我国的陆上邻国中,与我国有不连续疆界的一组国家是( )
| A.巴基斯坦越南 | B.俄罗斯印度 | 
| C.印度缅甸 | D.朝鲜蒙古 | 
我国大陆海岸线由北向南的起止点所在的省区是( )
| A.黑龙江、海南 | B.辽宁、广东 | 
| C.辽宁、海南 | D.辽宁、广西 | 
自古以来,钓鱼岛和黄岩岛都是我国固有领土,其中钓鱼岛位于( )
| A.渤海 | B.黄海 | 
| C.东海 | D.南海 | 
960万平方千米是指我国的( )
| A.总面积 | B.陆地领土面积 | 
| C.领海面积 | D.领空面积 | 
下列关于中国人口与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 
| B.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慢 | 
| C.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D.我国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民族有9个 |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3.7亿。据统计,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20年来人口增长状况如下表,该表说明我国(    )
| A.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 | 
|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 | 
| C.人口死亡率在升高 | 
| D.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 |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是( )
| A.壮族、珞巴族 | B.壮族、高山族 | 
| C.回族、高山族 | D.汉族、珞巴族 | 
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东北、华北 | B.西南、中南、东南 | 
| C.西北、西南、东北 | D.华北、华南、西藏 | 
下列盆地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
| A.塔里木盆地 | B.四川盆地 | 
| C.准噶尔盆地 | D.柴达木盆地 | 
以下不是我国地势、地形特点的是( )
| A.西高东低 | B.三级阶梯分布 | 
| C.中间高四周低 | D.山区面积广大 |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 )
| A.东北平原 | B.华北平原 | 
| C.河套平原 | D.内蒙古平原 | 
下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
| A.①黄土高原 ②华北平原 | 
| B.①四川盆地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 
| C.①青藏高原 ②云贵高原 | 
| D.①内蒙古高原 ②东北平原 | 
《三国演义》主题曲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请问对河流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 
|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 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较小 | 
| D.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 | 
小明到延安旅游,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其原因是黄土高原( )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 
| B.崎岖不平 | 
| C.河道纵横 | 
| D.森林广布 | 
“黔无驴,有好事者买之入黔。至却无可用,放之山下。”请你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驴至黔却无用”的原因( )
| A.贵州人口稀少,资源缺乏,无产品可运 | 
| B.贵州有老虎,驴经常被吃掉 | 
| C.贵州地形崎岖,道路狭窄,不适合驴拉车行驶 | 
| D.贵州人民不喜欢驴 | 
山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
|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 
| B.位置偏远 | 
| C.教育资源短缺 | 
| D.山区降水太少,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 
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出现在以下哪个省( )
| A.广东省 | B.台湾省 | C.浙江省 | D.海南省 | 
下列省区中,跨四个温度带和四种干湿地区的省是( )
| A.内蒙古 | B.陕 | C.藏 | D.甘 | 
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中的“春风”时,争论很激烈。从地理角度你认为“春风”应指( )
| A.偏北风 | B.偏西风 | C.冬季风 | D.夏季风 | 
寒假期间,李明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的衣着由厚厚的棉衣换成了凉爽的夏装,他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
| A.从香港到成都 | B.从拉萨到北京 | 
| C.从哈尔滨到海南 | D.从上海到乌鲁木齐 | 
下面是小丹同学与好朋友小雪在QQ上的聊天内容,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
| A.去西藏旅游应带上防晒霜 | 
| B.寒假去哈尔滨能看到巧夺天工的冰雕 | 
| C.暑假去北京旅游要带上雨具 | 
| D.在海南可以吃到黎族同胞种植的苹果 |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下列对该地降水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②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③全年降水季节差异大
④全年降水季节差异小
|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下面对该地气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严寒,夏季高温 | B.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 
| C.终年高温 | D.终年温和 | 
根据该地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 C.南方地区 | D.青藏高原地区 | 
下图是该地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民居特别注重(  )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海;B是我国的陆上邻国:__________;E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__。F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渔场:__________渔场;
(2)D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________________;当东部的乌苏里江7点太阳升起时,D地这里的边防战士可能在:(      )
A.黑夜巡逻  B.做早操   C.收看午间新闻
(3)在图中用字母“AH”标出安徽的位置。
看我国山脉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①是_______________,其南侧的地形区A是_______________  。
(2)山脉②是______________,它位于我国第_______、___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上。
(3)山脉③是__________________。
(4)B是_____________平原, D是_____________平原,C是_____________高原。
(5)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但易发生山地灾害,常见的山地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看我国温度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字母所处的温度带
 A、_________带,C、_________带
 F、_________气候区。
(2)C与D两带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一线,此线大致与此1月________度等温线分布一致,与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以此为界线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桐城所处的温度带是_________带。
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1)这图反映的是影响我国的______季风。
(2)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季风发源于_____________(大陆或海洋),其性质是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此季风带来的,所形成的雨叫_______雨。
(4)每年夏初,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人们称之为_________季节,七八月份,此地又出现晴朗干旱的天气,叫做__________。
小明打算暑期去我国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旅行,上网查阅了两地的部分景观图片,请你帮助他解答相关问题。
(1)反映南方地区的是图____,该地区所在的干湿地区是________,其植被类型是________。
(2)根据景观图及你所掌握的知识判断,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
(3)若夏季去A地区,他是否需要携带雨具__________。(是、否)
今年三月,中央电视台报道组到我国傣族和藏族居住区采访当地少数民族的庆典活动。他们收集了一些地理资料,却不小心弄乱了,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帮助他们重新整理归类:
| A.全部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所属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昆明,澜沧江流经此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广泛种植水稻,农作物一年三熟。 | 
| B.位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自然特征是“高寒”,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所属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拉萨(日光城),雄伟的布达拉宫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 
| C.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牦牛为该牧区的优良畜种。该区还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藏羚羊。 | 
| D.旅游资源主要有原始热带雨林;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有竹楼、竹筒饭、孔雀舞和泼水节等独特民族特色,支柱产业是旅游业。 | 
(1)请根据以上资料将代表该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入横线。
云南西双版纳__________________;   西藏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地理环境相差很大,造成两地地理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