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2-2013学年安徽桐城黄岗初中初二上期阶段检测(二)地理试卷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位于热带 |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 
| C.跨寒带、温带、热带 | D.跨南半球和北半球 | 
书本和纸张的原料来自木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
| A.山地 | B.高原 | C.平原 | D.盆地 | 
下列生产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是(   )
①用焦炭炼铁
②海产品罐头工业
③水能发电
④废铁炼钢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P所在的区域是(   )
| A.香港特别行政区 | B.澳门特别行政区 | 
| C.深圳经济特区 | D.珠海经济特区 | 
来自济南的晶晶和玲玲在某地美食一条街的牌匾和玻璃窗上看到“鲁菜”“川菜”“粤菜”“湘菜”等招牌,如果他们想吃家乡菜,应该进挂哪种招牌的店( )
| A.鲁菜 | B.湘菜 | C.粤菜 | D.川菜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题。
材料一;尽管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平均每年仍净增人口1200万左右。
材料二: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 单    位 | 江苏 | 山东 | 新疆 | 西藏 | 
|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740 | 600 | 12 | 2 | 
材料一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   )
|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 B.人口数量增长缓慢 | 
| C.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 D.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 | 
材料二体现了我国人口东西分布的巨大差异。说明了(   )
| A.东部应向西部大量迁移人口 | B.西部计划生育落实得力 | 
| C.西部向东部迁移的人口数量巨大 | D.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较差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市某自然村2007年度的人口进行调查,经统计该村年初总人口为6000人,当年出生72人,死亡12人,该村2007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 A.1.2% | B.0.2% | C.1.0% | D.0.4% | 
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   )
| A.壮族 | B.朝鲜族 | C.回族 | D.藏族 |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A.东北、西北、华北 | B.西南、西北、东北 | 
| C.东北、华北、西南 | D.西南、东南、东北 | 
小明的网友阿英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气候湿热,风光秀美,独特的傣家文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由此可推测阿英的家乡可能位于( )
| A.湖南张家界 | B.四川峨眉山 | C.湖北神农架 | D.云南西双版纳 | 
造成我国耕地利用类型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和地势的差异 | B.科技水平的差异 | 
| C.气候条件的不同 | D.耕作制度的不同 |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草地比重小 | 
| 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 
| C.地土类型多样 | 
| D.难利用的土地比重不大 | 
阅读下面图表,回答小题。
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是(   )
| A.石狮 | B.泉港 | C.德化 | D.南安 | 
以下四地空气质量最优、最有利于市民做户外运动的是(   )
| A.晋江 | B.安溪 | C.德化 | D.永春 | 
我国四大高原,冬季气温最高的是( )
| A.青藏高原 | B.黄土高原 | C.内蒙古高原 | D.云贵高原 | 
读图开封“地上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所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   )
| A.青藏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云贵高原 | D.黄土高原 |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 A.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 B.中游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 
| C.中下游疏浚河道 | D.下游修固黄河大堤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从降水量看,该城市夏季降水较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受地形影响 | 
| B.受季风影响 | 
| C.受台风影响 | 
| D.受位置影响 | 
从气温看,该城市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7℃,最低为12℃,这个城市可能是(   )
| A.广州 | B.哈尔滨 | C.北京 | D.昆明 |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是______________(山脉);A是___________(盆地);图中的河流是__________;B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山脉西侧分布有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高原),该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所在省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省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著名的畜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3月22日是第17个世界水日,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跨流域调水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是把_______________水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此工程东线由南向北依次解决了_________河、_________河、__________河三大流域用水紧张的状况,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与__________线调水有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缺水状况则依赖于__________线工程。
(3)_____________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长江注入___________海。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和          。
(2)黄河和长江的流向均大致为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长江注入____________海,黄河注入_____________海。
(4)目前,我国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长江和黄河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 A.径流量增加 | B.泥沙含量减少 | 
| C.水能蕴藏量增加 | D.流域面积增大 | 
读以下材料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7月上演壮观的日全食天相,中国将成为最佳观测地。7月22日发生的这次日全食是多年来观测条件最好,也是本世纪可看到太阳被月亮完全遮掩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全食时间最长达6分39秒,其中,我国“全食带‘内的大中城市全食时间为3-5分钟。我国其他地区的公众均能看到日偏食。天文专家表示,日全食发生时,太阳被月球完全遮住,本来明亮的天空一下子变得漆黑。
(1)本次日食“全食带”经过了我国___________流域,图中城市均属于我国一个带状跨省区域:长江沿江地带;本区域连接___________(填“东部”或“西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___________(填“东部”或“西部”)资源富集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2)长江上中下游划分的两个城市为____________________、湖口;重庆位于长江____________游,武汉位于长江__________游,A是__________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B是四川省的省会_____________市;C是我国长江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利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