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1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
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 
|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象变浅了 | 
|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出现彩色光带 | 
| D.光线遇到障物后,可形成影子 | 
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发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 
|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 
| C.邮电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 
| D.两个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通过电话进行交谈 | 
下列所给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的是
| A.蒸发和液化 | 
| B.升华和汽化 | 
| C.凝华和凝固 | 
| D.熔化和液化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 | 
| B.物体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 
| 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 
| D.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 
电动机是一种高效率、低污染的动力设备,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下列家用电器中应用了电动机的是
| A.洗衣机 | 
| B.电饭锅 | 
| C.电热水壶 | 
| D.电热毯 | 
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本物理教材的质量约是30kg | 
|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1dm | 
|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 | 
| D.学校国旗杆的高度约为80cm | 
如图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位置a移至位置b,电压表的示数减少了8V,则电阻R1两端的电压
| A.保持不变 | 
| B.减小了8V | 
| C.增大了8V | 
| D.R1两端的电压增大了,但增加量小于8V | 
将甲、乙两个定值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它们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若流过乙电阻的电流为1A,则流过干路电流是
| A.1A | 
| B.2 A | 
| C.3A | 
| D.4 A |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着体积相同的A、B两物块悬浮在水中,将细绳剪断后,物块A漂浮且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沉入水底。则A、B两物块的密度分别为
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沉入水底。则A、B两物块的密度分别为
A.ρA=0.6g/cm3,ρB="2" g/cm3
B.ρA="0.6" g/cm3,ρB="1.8" g/cm3
C.ρA="0.6" g/cm3,ρB="1.4" g/cm3
D.ρA="0.4" g/cm3,ρB="1.6" g/cm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和电磁波一样,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 C.液体的沸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 | 
| D.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 ||
| 钨 | 3410 |  | 水 | 4.2×103 | 
| 铁 | 1535 |  | 煤油 | 2.1×103 | 
| 冰 | 0 |  | 铜 | 0.39×103 | 
| 海波 | 48 |  | 铅 | 0.13×103 | 
 
A.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B.查表可知冰的熔点在任何条件下都是0℃
C.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
D.蒸发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或不受力 | 
|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 
| C.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做加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 
| D.踢出去的足球还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有惯性 | 
如图所示,R1=200Ω,R2=600Ω,则
A.在A、B两端加电压U,CD间电压也为U
B.在C、D间加电压U,A、B间电压为 U
U
C.无论A、C间是否加压电,B、D间电压总为零
D.在B、C间加电压U,C、D间电压也是U
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F1,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F2。在这三个力中F2与 构成一对相互作用力。
两个小灯泡的标识分别是L1“6V、6W”、L2“6V、9W”,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L1消耗的功率恰好为6W,则L2消耗的功率 9W(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有两艘小船,绳的一端拴在甲船上,绕过乙船上的滑轮,站在岸上的人用100N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如果在20s内甲船向右匀速移动了10m,同时乙船向左匀速移动了4m,则人拉绳子的功率为     W。
如图所示,某同学向下垂的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靠拢。此实验现象说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选填“大”或“小”)。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他点燃蜡烛后,沿光具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经过分析,他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蜡烛的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      中心没有被调整到同一高度。上述问题解决后,某同学移动光屏后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并测得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为        。
在“观察海波熔化的实验”中,当海波温度升到38℃时,某同学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然后,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分析图像可知,海波       晶体。(选填“是”或“不是”)
(2)由图像可以看出:海波在第7min内是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下表是在研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
| R/Ω | 10 | 20 | 30 | 50 | 60 | 70 | 
| U/V | 3 | 6 | 9 | 15 | 18 | 21 | 
| I/A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 
| P/W | 0.9 | 1.8 | 2.7 | 4.5 | 5.4 | 6.3 | 
实验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阻值约为10Ω) ,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V,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
(1)图是某同学连接的实物图,其中滑动变阻器没有连接完整,请将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中,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变大。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5所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小灯泡的电阻是    Ω。
某同学在实验室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先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如图16甲所示,则待测液体的体积为    cm3。接着他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g,然后他将量筒中的液体全部倒入烧杯内,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16乙所示,则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为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g/cm3。
某同学在进行“用伏安法测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额电定功率”的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损坏,但手边还有两只开关和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0,于是他就利用这些元件重新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测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方案。
(1)闭合开关S、S1,断开S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滑动(选填“左”或“右”)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记为UL;
(2)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断开S1,再闭合S2,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3)根据所测数据,写出计算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           。
某同学在学习浮力时感到物体上浮和下沉是受浮力大小影响的,因此他得出结论“受浮力大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上浮,受浮力小的物体在液体中会下沉。”请你选取身边的器材或物品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带砝码的天平一架、刻度尺一把、足够深的大水槽一个、底面积为S的细长平底试管一支、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小汤匙一个。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水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水内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成正比。” 请写出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1)实验步骤:
(2)实验数据记录表:
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装水80kg,若热水器中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4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J/(kg·0C)](不计热量损失)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稳定不变(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开关S、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某点A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3,电流表示数为0.6A;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右端时,电压表V1、V2示数分别为U1’、U2’;当开关S、S2闭合、S1断开时,电压表V1、V2示数为分别U1’’、U2’’。U1’:U1’’=2:3, U2’:U2’’=4: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
求
(1)定值电阻R2的阻值
(2)电源电压
(3)通过开关闭合与断开,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如图所示 支撑杠杆水平平衡的支架AOB随物体M在液体中能上下运动自动升降,物体M的密度为2.7×103kg/m3,轻质杠杆LOA∶LOB=2∶5。某同学质量为60kg,利用这个装置进行多次实验操作,并将实验数据记录于表格中(表格中F浮为物体所受的浮力、h为物块浸入液体的深度,P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在各次操作过程中可认为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其中一次实验用力F1拉动绳自由端匀速竖直向下运动,该同学对地面的压强为独立站在地面时对地压强的一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90%。已知,物体M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深度1.8m(绳的重力、滑轮与轴的摩擦及液体对物体的阻力不计。g=10N/kg)。
| F浮/ N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600 | 600 | 
| h/m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 P/ pa | 16725 | 16975 | 17225 | 17425 | 17725 | 18000 | 18000 | 18000 | 
 
求:
(1)拉力F1的大小;
(2)液体的密度;
(3)物体M完全露出液体表面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百分号前面保留整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