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下列符号与所表示的涵义正确的是
| A.2O—2个氧元素 | B.  —1个钠离子 | 
| C.3Al3+—3个铝原子 | D.CO2—1个二氧化碳分子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 B.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 C.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 |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 
实验结束后,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清除酒精 |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 
| C.隔绝空气 | D.降低酒精灯的温度 |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大量白烟 | B.木炭:发出白光 | 
| C.铁丝:火星四射 | D.硫粉:淡蓝色火焰 |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D.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铜丝做导线 | B.用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 | 
| C.用稀有气体作金属焊接保护气 | D.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 
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 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 
|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 D.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 
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探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物质A是  
         
| A.浓氨水 | B.浓盐酸 | 
| C.浓硫酸 | D.浓食盐水 | 
下列实验需要使用烧杯的是
①过滤  ②稀释浓硫酸  ③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④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 A.只有①② | B.只有①④ | C.只有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0g | 
| B.氮化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 | 
| C.氮化硅中硅与氮的质量比为3:4 | 
| D.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下列方法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4HCl=2FeCl2+2H2O | 
| B.用稀硫酸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 = CuSO4+H2↑ | 
| C.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Na2CO3+2HCl = 2NaCl+H2O+CO2↑ | 
| D.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 = NaCl+CO2↑+H2O | 
下表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 溶解度(g) | 27.6 | 34.0 | 40.0 | 45.5 | 
A.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34.0 g KCl
B.任何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都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C.4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 2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将60℃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有晶体析出
下列对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分类 | 举  例 | 
| A | 常见酸 | 盐酸、硫酸、醋酸 | 
| B | 常见合金 | 生铁、不锈钢、石墨 | 
| C | 常见金属 | 铁、铜、铝 | 
| D | 常见干燥剂 | 浓硫酸、生石灰、烧碱 |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判断滤渣中的成分正确是
| A.只有Cu | 
| B.只有Zn | 
| C.一定有Zn和Cu | 
| D.一定有Cu,可能有Zn |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 
| B.若某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 | 
| C.若某气体燃烧的火焰是淡蓝色,则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 
| D.若某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 铝比铜活泼 | 
| B |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 | 开始时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 | 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时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水中加入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盐类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吸热 | 
| D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 
两种物质分别由甲、乙分子构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两种物质充分燃烧得到不相同的生成物
C.两种物质中C、H、O的质量比均为2:6:1
D.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故其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②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③该过程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④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⑤该体系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氢气
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混合物
| A.①②④⑤ | B.①②④⑥ | C.①④⑤⑥ | D.②③⑤⑥ | 
向质量为m克的CaCO3和KHCO3的混合物中,加入质量分数为a%的稀盐酸n克,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是w克。(已知:KHCO3 + HCl =" KCl" + H2O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 
| B.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m+n×a%-w)克 | 
| C.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均为n克 | 
| D.混合物中CaCO3和KHCO3无论以任何比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均为w克 | 
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
(1)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有些青少年不爱吃蔬菜、水果,影响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摄入          不足而引起的。
(2)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每百克豆浆所含营养成分见下表。
| 每100g豆浆所含部分营养成分 | |||||
| 糖类(克) | 1.10 | 维生素A(微克) | 15.00 | 钾(毫克) | 48.00 | 
| 脂肪(克) | 0.70 | 维生素E(毫克) | 0.80 | 钠(毫克) | 3.00 | 
| 蛋白质(克) | 1.80 | 胡萝卜素(微克) | 90.00 | 镁(毫克) | 9.00 | 
| 钙(毫克) | 10.00 | 铁(毫克) | 0.50 | 锌(毫克) | 0.24 | 
| 铜(毫克) | 0.07 | 锰(毫克) | 0.09 | 磷(毫克) | 30.00 | 
| 硒(微克) | 0.14 |  |  |  |  | 
请回答:
①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五十多种,钠、锌中属于微量元素是     。
②表中没有列出,但实际豆浆中含有的营养素是     。
③豆浆中钙的含量,非常适合于老年人,长期饮用对预防老年人的      (填“骨质疏松”或“佝偻病”)很有效果。
④豆浆对贫血病人的调养作用比牛奶要强,是因为       (填元素名称)的含量比牛奶高。
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维生素只存在于植物中
B.豆浆中的蛋白质属于植物蛋白
C.豆浆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比非金属元素的含量多
化学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不能用铁质容器存放硫酸铜溶液,因为铁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此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       变为       。
(2)实验室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人的胃液里含有胃酸,若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可缓解病痛。则该药用于治疗的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4)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蒸馒头前需加入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等碱性物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_____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若加入的碱性物质过多,可向面团或蒸锅中添加的少许酸性厨房调味料是_____,以免蒸出的馒头口味涩且发黄。
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的三大类基础材料,它们以各自的特点满足着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1)有机高分子材料“玉米塑料”,因其可降解被广泛用来替代一次性泡沫塑料,“玉米塑料”的使用可减少______污染。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______。
(2)金属材料中,有一类贮氢合金能够结合氢气形成金属化合物,并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释放出氢气,该贮运原理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钢铁是制造轮船的主要金属材料,船身外通常装上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块以防止腐蚀,该金属块可以选择______(选填“铜块”、“锌块”或“铅块”)。
(3)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用于电子工业的高纯碳酸钙和高纯氧化钙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
①硝酸钙与碳酸铵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NO3)2+(NH4)2CO3 = CaCO3↓+ 2NH4NO3,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②实验室常采用________操作进行沉淀分离。
③生产高纯碳酸钙时,选择“220℃恒温蒸发”,而不选择“高温”条件下完成此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    、    、   都不改变。
(2)在一定条件下,将100 mL的CO2缓缓通过足量的淡黄色固体Na2O2,充分反应后,生成50mL纯净的气体X,X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淡黄色固体部分变为白色固体Y。
友情提示: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请回答:X气体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 Na2O2 + b CO2 =" c" X + d Y (其中a、b、c、d为化学计量数),则b:c =        ;已知a:b=1:1,则Y是      。
(3)汽车安装安全气囊可以有效保护乘车人员,在车辆发生剧烈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迅速分反应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该粉末由Fe2O3固体和化合物甲组成,加热13.0 g化合物甲,完全分解生成8.4 g氮气和单质乙。单质乙可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Fe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Na2O。则化合物甲的化学式是      。
①~⑥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只有D、E、M为单质,H和L的组成元素相同。
① A+B→C  ② A→D+E   ③ F→A+E  ④ G+K→H+A  ⑤ G+M→L+D
⑥ Q+K→M+B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      、D       、F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④       ;⑤    ;⑥    。
下图甲~丁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甲、乙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用乙装置制氧气的优点是       (填字母)。
A.节约能源                B.可较快获得氧气
C.可随时添加药品          D.操作简单、安全
(3)丙、丁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收集氧气。下面是对两种收集方法的相关比较(使用容积相同的集气瓶收集氧气)。
| 比较的方面 | 排水法 | 向上排气法 | 结论 | 
| 方法可行性 | O2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填“大”或“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 两种方法均可行。 | 
| 收集O2的纯度 | 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氧气(A和B), 放入两支相同的蜡烛,可观察到B瓶内的蜡烛熄灭较早。  | 结论______。 | 
下面三个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方法进行的有关探究。
(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性质的探究。
当长颈漏斗中的稀盐酸与锥形瓶中的大理石接触后,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用实验二进行石灰石性质的探究。
用两支坩埚钳分别夹持大小相同的石灰石固体d、e,向 E中酒精灯的火焰通氧气,受热相同时间后冷却,将固体d、e固体分别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前者溶液不变色,后者溶液变为红色。则向酒精灯火焰通氧气的目的是      。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实验三所示装置进行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实验探究。
实验开始时,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烧瓶1内为氮气,烧瓶2内为相同体积的氯气,将相同质量的活性炭装入两支烧瓶后,F侧导管中的液面与烧杯内水的液面基本一致,G侧导管中的液面高于烧杯内水的液面。当将两只烧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到两侧导管中液面都有所上升,且G侧上升的高度比F侧明显。通过该对比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小方用右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2+H2O 、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
【实验探究】
①右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 |
|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 黑色固体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开始_______,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 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将15.8 g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计算:剩余固体物质的总质量是多少克?(已知:2KMnO4 K2MnO4+MnO2+O2↑)
K2MnO4+MnO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