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硫酸钾K2SO4 | B.硝酸钾KNO3 | 
| C.尿素CO(NH2)2 |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氧化镁MgO2 | B.氯化铁FeCl2 | C.氮气N2 | D.火碱 Na2CO3 | 
北京的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易给人带来不适,医生建议在室内放盆水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这种做法主要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很小 | B.分子之间有间隔 | 
| C.分子是可分的 |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小明同学测得厨房中清洁剂的pH约为13,你认为该清洁剂的酸碱性是
| A.呈酸性 | B.呈中性 | C.呈碱性 | D.无法判断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丝做导线 | B.氧气作助燃剂 | 
| C.燃烧法鉴别纯毛织物 | D.天然气作清洁燃料 | 
小明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在纸船下面进行加热,纸船却安然无恙。纸船未燃烧的原因是
| A.纸船不是可燃物 | B.纸船未与氧气接触 | 
| C.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 | D.纸船被水淋湿,纸的着火点降低 | 
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成分或主要成分可以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是
| A.石灰石、大理石 | B.纯碱、小苏打 | C.生石灰、消石灰 | D.干冰、冰 | 
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对下列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 
| B.氢氧化钠固体潮解与空气中水蒸气有关 | 
|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 
|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问题胶囊”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胶囊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请计算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
| A.+3 | B.+6 | C.+7 | D.+12 | 
右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 
|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改变 | 
已知某物质X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又知该物质的制备原理为2KClO3 + 4HCl(浓) ="2KCl" + 2X + 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O2 | B.HClO | C.Cl2O5 | D.HClO3 | 
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1 | 
| B.理论上若得到8 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 mL氢气 | 
| C.理论上若得到4 g氢气,可同时得到32 g氧气 | 
| D.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 实验 目的 | 鉴别CO2和CH4 |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Ca(OH)2 |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除去CaO中的CaCO3 | 
| 方案1 | 闻气味 | 滴加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 点燃 | 加水溶解,过滤 | 
| 方案2 | 看颜色 | 通入适量CO2,过滤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滴加足量稀盐酸 | 
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表示的量 | 纵坐标表示的量 | 
| ①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 加入水的体积 | 溶质质量分数 | 
| ②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质量 |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质量 | 
| ④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盐酸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a >b >c | B.c >b >a | 
| C.b >a =c | D.b >a >c | 
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 A.1﹕71 | B.2﹕71 | C.1﹕79 | D.2﹕79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食品所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___和水。 
    
(2)家庭生活中常使用下列用品,其中用到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 A.合成橡胶手套 | B.纯棉饰品 | C.塑料保鲜盒 | D.不锈钢炊具 | 
(3)煤、___________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请写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4)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时,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        性。
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实际的应用。
⑴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⑵铁粉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剂,其原因是      。
⑶盐酸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⑷一氧化碳常用来冶炼金属,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说明      。
⑸制取某品牌家用消毒液的方法:第一步,通过电解食盐水得到少量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第二步,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同时还生成氯化钠和水。
分别写出两个步骤中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请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           。
(2) “绿色奥运”,拒绝兴奋剂。乙基雌烯醇是一种参赛运动员禁用的兴奋剂,其化学式为C20H32O。乙基雌烯醇由            种元素组成,分子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示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②在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
铜、铁、锌是三种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⑵铁粉和水蒸气在加热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   __。
⑶小强同学为了验证Zn、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序号)。
⑷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滤纸上一定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      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
⑸铜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生锈。某化学兴趣小组用A~D装置探究铜生锈的条件(A、B、D中均为煮沸过的蒸馏水,B中试管上层充满CO2,C中放有干燥剂, D中通一段时间空气后将试管密封)。
十天后发现,只有A中铜生锈,且水面处铜生锈较严重。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②铜生锈的条件是__      __。
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一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Ⅰ.将适量A分别滴入少量的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适量B分别滴入少量的A、C、D、E中,C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适量D分别滴入少量的A、B、C、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⑴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液体是                (填字母及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⑵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分别滴加稀盐酸        B.分别通入CO2
C.分别滴加少量水        D.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⑶从上述溶液中任选两种,将其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所有组合是       (填序号)。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       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4)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Ⅰ.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Ⅱ.CaCl2溶液呈中性
(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   __,②是 CaCl2 。
(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 | __ | 假设①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体产生 | 猜想不成立 |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 
在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来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产生氧气,供给人的呼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若一段时间内得到了16g氧气,理论上消耗过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