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7.1日本练习卷
日本是一个岛国,其领土由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四个大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A.北海道 | B.本州 |
C.四国 | D.九州 |
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
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 |
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 |
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 |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许多火山,下列火山中属于日本的是
A.圣海伦斯火山 | B.维苏威火山 |
C.埃特纳火山 | D.富士山 |
下列城市与其所属岛屿搭配正确的是
A.北九州—九州岛 |
B.横滨—四国岛 |
C.长崎—本州岛 |
D.名古屋—北海道 |
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大部分位于
A.北温带、中纬度 |
B.热带、低纬度 |
C.北寒带、高纬度 |
D.南温带、中纬度 |
分别从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看,日本位于
A.北半球、西半球 |
B.南半球、东半球 |
C.北半球、东半球 |
D.南半球、西半球 |
比较日本和英国所处的经纬度位置
A.日本所处纬度高于英国 |
B.日本所跨经度小于英国 |
C.日本所跨纬度大于英国 |
D.日本位于英国的西北部 |
日本处于哪个板块的交界地带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
从“日本地形图”上看,日本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山地和丘陵 |
B.平原和高原 |
C.盆地和山地 |
D.丘陵和平原 |
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上看,日本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
D.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
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是
A.以出口农产、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 |
B.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
C.单一的产品经济 |
D.以捕鱼业为主 |
下列城市与其所属工业区搭配正确的是
A.名古屋——阪神工业区 |
B.东京——京滨工业区 |
C.神户——北九州工业区 |
D.北九州——名古屋工业区 |
有关日本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资源贫乏,对外依赖严重 |
B.经济发展缓慢 |
C.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 |
D.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充足 |
岛国日本海岸线______,多优良港湾,这使日本的______、______、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读“日本图”,回答问题。
写出图中字母或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国家: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海洋:E______,F______,G______。
海峡:H______。
岛: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群岛:e______。
山峰:f______。
日本首都:g______。
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中粗黑线代表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2)世界共有______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在海洋中的是_________。
(3)日本处在______与______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多______和______。
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下面框图中,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A.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
B.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
C.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
D.工业经济效益高 |
读下列内容并分析回答问题。
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它包括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美国学者克莱因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国力方程,即P=(C+E+M)*(S+W)。其中:P代表国力;C代表基本实体,最高分为100分,人口和领土各占一半;E代表经济能力,最高分200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占一半,另一半由能源、矿产、工业、农业和外贸分摊;M代表军事能力,最高分200分,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核力量各占一半;S代表战略意图;W代表国家意志,战略意图和国家意志最高分各定为1分。克莱因对1978年世界一些国家国力计算结果如下。
国别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前苏联 |
日本 |
中国 |
印度 |
越南 |
以色列 |
C+E+M |
434 |
68 |
82 |
382 |
77 |
139 |
71 |
39 |
23 |
S |
0.3 |
0.5 |
0.4 |
0.7 |
0.6 |
0.4 |
0.3 |
0.8 |
0.9 |
W |
0.4 |
0.5 |
0.5 |
0.5 |
0.8 |
0.2 |
0.2 |
0.2 |
0.7 |
S+W |
0.7 |
1.0 |
0.9 |
1.2 |
1.4 |
0.6 |
0.5 |
1.0 |
11.6 |
P |
304 |
68 |
74 |
458 |
108 |
83 |
36 |
39 |
37 |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但其国力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为什么?
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国力下降很快,已难与美国抗衡,为什么?
以色列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无法跟印度比,但其国力却比印度强,为什么?
我国要提高综合国力,目前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沧海桑田——西之新岛的诞生
在日本伊豆诸岛之南,小笠原群岛以西的海域中,有一座小岛,名叫西之岛。这座小岛以前的面积并没有这么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973年4月的一天,这里的海底火山大爆发,海面上腾起了烟柱和水柱,海水大面积变色。两个月后,变色海域露出了1米多高的岩礁,可在几天以后,岩礁又消失了。同年9月,海底火山再次爆发。不久,火山口露出水面,在海面上形成了100多米长的小岛,因为这座小岛在西之岛附近,所以人们把它命名为西之新岛。新岛诞生之后,一直在移动,4个月后,这座新岛和原有的西之群岛连在一起,成为今天地图上的西之岛(或新岛)。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火山喷发留给人们的是恐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火山喷发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西之岛的诞生,说明了地形是不断变化的吗?你还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吗?
西之岛的诞生,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力量还是外部力量引起的?它们各自还有哪些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