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0届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 B.黄豆酿酱油 | C.糯米酿甜酒 | D.水果榨果汁 | 
以下几种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氮肥的是
| A.K2SO4 | B.CO(NH2)2 | C.Ca3(PO4)2 | D.KH2PO4 | 
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 A.沉淀 | B.消毒 | C.吸附 | D.蒸馏 | 
科学家利用化学反应SO2 + C  S + CO2处理废气中的SO2。此反应属于
S + CO2处理废气中的SO2。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 B.分解反应 | C.复分解反应 | D.置换反应 |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外观酷似食盐,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 B.+3 | C.+4 | D.+5 | 
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 
下表是人体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体液 | 唾液 | 胃液 | 血液 | 胆汁 | 
| 正常pH范围 | 6.6~7.1 | 0.9~1.5 | 7.35—7.45 | 7.1~7.3 | 
A.唾液 B.胃液 C.血液 D.胆汁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 
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为11 | B.元素名称为钠 | 
| C.元素符号为Na |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D.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Mg+2HCl  MgCl2+H2↑ | B.H2O2  H2O +O2↑ | 
| C.4P+5O2  2P2O5 | D.NaHCO3+HCl  NaCl+H2O+CO2↑ | 
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 A.2H2O  2H2↑+ O2↑ | 
| B.2HI + Cl2  2HCl + I2 | 
| C.CO2 + C  2CO | 
| D.CuO + 2HCl  CuCl2 +H2O |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 反应 | 
| B | 检验NaOH溶液 是否变质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NaOH溶液 已变质 | 
| C | 检验某固体是否 含碳酸盐 | 加入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固体中一定含碳酸盐 |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  |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 X+Y=2 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 
| 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 | 
| 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 
| D.若ag X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b—a)g Y | 
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 烧杯中的物质 | x溶液 | 
| ① | 铜锌合金 | 稀HCl | 
| ② | 盐酸与稀硫酸 | Na2CO3溶液 | 
| ③ | 生锈的铁钉 | 稀HCl | 
| ④ | H2SO4和CuSO4溶液 | NaOH溶液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葡萄糖(C6H6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 A.48g | B.72g | C.144g | D.36g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在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
A.塑料保鲜膜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5)在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       。(填“食醋”或“食盐水”)
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        。
(2)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g。
(3)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4)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溶液。(填化学式)
(5)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 A.干冰 | B.氢氧化钠固体 | C.生石灰 | D.硝酸铵 E.浓硫酸 | 
铁、铜等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
(1)制造汽车所用的钢材是      (填“铁”或“铜”)的合金,这种金属在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的       面;为保护汽车的金属外壳,表面通常喷一层油漆,其主要作用是隔   绝        ,防止金属锈蚀。
(2)某工厂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具体过程如下:
①废铁丝投入到硫酸铜废液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废铁丝在投入硫酸铜废液前需用稀H2SO4进行处理,其目的是                。
②过量废铁丝与硫酸铜废液充分反应后,为了得到纯净的铜粉,Ⅰ的主要步骤是      。
③在“氧化铜”(含少量铜)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该过程有关的是           。
| A.2Cu+ O2  2CuO | 
| B.2Cu+O2+2H2SO4  2CuSO4+2H2O | 
| C.Cu + H2SO4  CuSO4 + H2 ↑ | 
| D.CuO + H2SO4  CuSO4 + H2O | 
自然界中存在着碳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         (填“温室效应”或“白色污染”)。下列反应都能吸收CO2,对减少大气中CO2总量起重要作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O2 + C  2CO
2CO
B.6CO2 + 6H2O  C6H12O6  +  6O2
C6H12O6  +  6O2
C.CO2 + H2O(大自然中的水) H2CO3
 H2CO3 
(2)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右图所示,该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填化学式,下同),有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右图表示初中常见几种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虚线两边的化合物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请根据以下每小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
(1)若A能与B、F、D分别反应,C、G、E能顺时针转化,B、F、D又分别能转化生成C、G、E。
已知:B与D;C与E;F与G分别为相同类型的物质。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F中元素质量比为7:3。那么A的化学式为        ,F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转化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C、G、E依次能向中心转化,最终生成A,且C、G、E能顺时针转化。
已知:C、G、E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A、B、D、F也都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G是几种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那么A的化学式为          ,E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C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   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 __(填字母序号,下同),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  _,收集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_。
某校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水田或池塘里常常不时地冒出一些气泡,他们为了弄清这种气泡的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1)甲同学在用木棍搅动水田中的淤泥,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的气泡上方,收集气体,如此重复几次后集满了两瓶气体。
(2)乙同学将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玻璃片移开少许,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好玻璃片反复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有         ;然后移开玻璃片,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瓶口,剩余气体燃烧起来,他认为该气体中可能含有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说明甲烷的存在,原因是     。
(3)为了验证这种可燃性气体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丙同学把另一瓶气体组装为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旋开活塞放水到集气瓶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的尖嘴处,气体燃烧起来。紧接着的操作、现象和判断是:①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碳元素;②           。
干燥管中的碱石灰(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为准确测定气体成分,小组同学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进行后续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
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
(4)实验探究:
| 实验 | 操作 | 主要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 实验1 初步判断 |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 该样品为白色固体。 |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 
|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 | 形成白色浑浊液体, 试管壁发热。 | 结论与相关反应方程式 。 | 
|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 过滤实验2所得液体,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 溶液变浑浊。 |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 | 
| 将滤渣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活动反思】
(5)对于实验3不能确定的物质,某同学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直接取原固体滴加酚酞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是否含有该物质,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对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材料——硅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工业上生产硅的方法之一是:SiCl4 + 2H2  Si + 4HCl。若要制得14g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是多少克?
Si + 4HCl。若要制得14g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是多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