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某些肥料如磷酸二氢钙[Ca(H2PO4) 2]等进入水体会恶化水质,导致“水华”现象,Ca(H2PO4) 2属于
| A.磷肥 | B.氮肥 | C.钾肥 | D.复合肥 |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铝AlO | B.氧化钠 Na2O | C.硫酸锌 ZnSO4 | D.氢氧化铜 Cu(OH)2 | 
做馒头时,面团发酵后变酸,要除去酸味同时使馒头松软可口,可在面团中加入
| A.NaOH | B.CaO | C.NaHCO3 | D.NaCl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 B.称取氯化钠固体 | C.量取液体体积 | D.溶解氯化钠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 + O2 ="=" CO2 | B.Zn + HCl ="=" ZnCl2 + H2 | 
| C.H2SO4+NaOH==NaSO4+H2O | D.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 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 
|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 
春暖花开季节,路边常闻到怡人的花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本身变大 | B.分子分裂成原子 | 
|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D.分子之间有间隔 | 
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比Na+稳定 | B.Na得到一个电子变成Na+ | 
| C.Na和Na+化学性质相同 | D.Na和Na+都属于钠元素 | 
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 
|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 D.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 
用一种试剂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碳酸钠溶液 | B.紫色石蕊溶液 | 
| C.稀硫酸 | D.无色酚酞溶液 | 
右图是两组物质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O2 | 
| B.C6H12O6是有机物 | 
|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 
| D.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 
某同学根据右图所示溶解度曲线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B.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 
| C.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 
| D.NaCl的溶解度与KNO3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 A | CaO固体(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 B | CO2气体(CO) | 点燃 | 
| C | NaOH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OH) 2溶液,过滤 | 
| D | NaCl固体(Na2CO3)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①                  ②                ③                ④
| A.①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 
| B.②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 | 
| C.③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 
| 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铝和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 
50 g镁、锌、铁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混合溶液蒸干后可得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46 g,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A.1 g | B.2 g | C.3 g | D.4 g |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1)下列衣服面料主要由合成纤维制成的是    。 
       
         
      
A.羊绒衫    B.涤纶运动裤    C.纯棉T恤     D.真丝短裙
(2)某饮料的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粉、钾离子、钙离子等。该饮料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
(3)房屋装修后,装修材料会释放出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进行吸收,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
(4)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是   。
A.使用无铅汽油  B.寻找清洁的代用燃料  C.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氧气、水、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
(1)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成功完成了太空漫步。为解决航天员的呼吸问题,舱外航天服应能提供的物质是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3)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下列几种家用清洁剂都是用水做溶剂配制而成的,其功能及有效成分如下表所示。
| 清洁剂名称 | 洁厕灵 | 活氧彩漂 | 漂白精 | 
| 功能 |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 
| 有效成分 | HCl | H2O2 | NaClO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① 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 “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有毒的氯气,同时有氯化钠和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耗用少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生活方式符合“低碳生活”并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②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③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④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请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           。
(2) “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特效药。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化学式为 C16H31N2PO8的物质。该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3)“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示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
②在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
(7分)利用金属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
①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②将金属R投入到FeSO4溶液中,金属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金属Fe、R、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写出盐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配制该盐酸600g,则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浓盐酸(密度为1.2g/mL)       mL。
(3)某校实验室废水中含有Zn(NO3) 2、AgNO3、Cu(NO3) 2三种物质。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从中分离、回收金属Ag和Cu,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中未引进其它金属离子):
回答问题:
①固体X是      。
②写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C、X为单质,A、B、D、E、F、H、Y均为氧化物,E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固体F可用于人工降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F的俗称       。
(2)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         。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4)写出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            。
(5)若将I溶液与G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其溶液中溶质组成为           。
下列A ~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 A.CO2灭火 | B.水电解 | C.探究燃烧条件 | D.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3)实验C中盛放白磷和红磷用的是铜片,这是利用铜片的          ;由此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
(4)实验D中燃烧匙中所盛药品为红磷,实验中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     。
"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和使用将会缓解石油资源紧张。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CO2,应将乙醇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
(3)装置②中A、B两瓶均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   。
(4)写出装置①中所盛溶液名称及该溶液的作用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A中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下同);其反应方程式为      ;D中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    。 
 
(2)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1.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2.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甲同学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     ②是一种碱;     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        (填数字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甲同学的另一个猜想是正确的,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 
(3)简述鉴定氧自救器药罐中生氧剂超氧化钾是否需要更换的简便的化学方法 。
(3分) 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CaH2)固体,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CaH2 + 2H2O Ca(OH)2 + 2H2↑),氢气供燃烧之需。现有840 g氢化钙固体,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氢气多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