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国庆长假期间,小可陪妮可游玩泰州。结合泰州地区图完成问题。
 
 泰州的经纬度可表示为
| A.120ºE、33°S | B.120ºW、33°N | 
| C.120ºE、33°N | D.120ºW、33°S | 
从经度位置看,泰州位于
| A.东半球 | B.西半球 | 
| C.南半球 | D.北半球 | 
从纬度位置看,泰州位于
| A.低纬度地区 | B.中纬度地区 | C.高纬度地区 | D.跨中、低纬度地区 | 
泰州所处的温度带是
| A.北寒带 | B.北温带 | C.南温带 | D.热带 | 
泰兴城区位于姜堰城区的         方位
| A.东北 | B.西南 | C.东南 | D.西北 | 
旅行过程中,他们想查找具体的路线,则选择哪种地图较合适
| A.泰州政区图 | B.泰州地形图 | C.泰州交通图 | D.泰州资源图 | 
小可在阅看地图时看到了符号“
 ”,该图例通常表示
”,该图例通常表示
| A.山峰 | B.湖泊 | C.高速公路 | D.铁路 | 
妮可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10月份,澳大利亚正处于什么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泰州地区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A.12小时 | B.24小时 | C.一年 | D.365天 |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山峰a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200米 | B.300米 | C.350米 | D.450米 | 
b点的海拔高度为        
| A.0米 | B.100米 | C.200米 | D.300米 | 
c、d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 A.0米 | B.100米 | C.200米 | D.300米 | 
图中比例尺的类型是
| A.数字式 | B.文字式 | C.线段式 | D.表格式 | 
该图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 A.2000千米 | B.2千米 | C.800千米 | D.1000千米 |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 A.赤道 | 
| B.20°W经线和160°E经线 | 
| C.20°E经线和160°W经线 | 
| D.0°经线和180°经线 | 
有关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 | B.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 
| C.纬线间互相平行 |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该图甲、乙、丙、丁四区域中,符合 “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2000000 | B.1千万分之一 | C.1:1000 | D.1:200000 |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 A.绿色 | B.黄色 | C.蓝色 | D.红色 | 
下列地图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 B.分层设色地形图 | C.地形剖面图 | D.卫星地图 | 
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峰峦起伏、坡度较陡的是
| A.盆地 | B.山地 | C.丘陵 | D.高原 | 
图幅相同的下列四幅地图,表示内容最简略的是
| A.世界地图 | B.中国地图 | C.江苏地图 | D.泰州地图 | 
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回答问题。
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绕转中心为太阳 | B.方向为自东向西 | 
| C.周期为一年 | D.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 
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 A.a位置 | B.b位置 | 
| C.c位置 | D.d位置 | 
某校于11月12-16日举行期中考试,这期间,地球公转位置在
| A.a、b之间 | B.b、c之间 | C.c、d之间 | D.d、a之间 | 
姜堰地区白昼最长、正午太阳最高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 B.夏至日 | C.秋分日 | D.冬至日 |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 B.昼夜交替现象 | C.地方时的差异 | D.季节变化 | 
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①热带     ②北温带     ③北寒带     ④南温带     ⑤南寒带
| A.①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⑤ |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分是陆地, 七分是海洋 | 
| B.海洋彼此相连 | 
| C.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 
| D.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 
下列各洲中,与大洋洲面积之差最大的是
| A.北美洲 | B.南美洲 | C.非洲 | D.亚洲 | 
下列选项中,属于造成海陆变迁的自然原因有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 A.②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③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位于
|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 B.板块内部 | 
| C.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 D.大陆内部 | 
目前,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升高,这主要是因为 在不断挤压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 
| B.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 
|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 
|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 
两个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形成
①裂谷  ②山脉   ③火山   ④海洋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1)在N 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A、B两点中______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点先进入黑夜。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A、B两点所在纬线名称为          。本初子午线的度数为        。
(4)图中北极圈内出现了     (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       带的分界线。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图中,字母     处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字母     处是面积最大的洲,字母     处是位置最南的大洲。
(2)字母C处为             洋,D处为         洋。
(3)①、②两图中表示东半球的是       图。 
(4)北美洲E与南美洲F之间的分界线为         (乌拉尔山脉、巴拿马运河)。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地图三大基本要素为:比例尺、       、       。图中比例尺用数字式可表示为:
               。
(2)写出图中字母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A        ,C        ,D        。
(3)B、C两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的是     处。
(4)①②之间的河流流向是            。
(5)该图所示地区海拔不足500米,其地形类型为        (山地、丘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