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2届安徽省寿县瓦东十校九年级联考化学试卷
下列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红纸剪成窗花 | B.铁矿石冶炼成生铁 | C.冰块制成冰雕 | D.湿衣服晾干 | 
某果园中的绿橙因缺氮生长不良,叶色泛黄,应施用下列化肥中的( )
| A.KCl | B.CO(NH2)2 | C.Ca(H2P04)2 | D.K2CO3 |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一瓶是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面是四位同学提供的四种试剂,其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 A.  | B.  | 
| C.  | D.  | 
专家指出,儿童若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将会影响身体发育.如图,
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可能会产生一种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是C18H34O2,对该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18H34O2是氧化物 | 
| B.C18H34O2是化合物 | 
| C.C18H34O2是有机物 | 
| D.一个C18H34O2分子由54个原子构成. | 
右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 
| B.100g水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 | 
| 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 
摄取食物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基本需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食用鱼、瘦肉、大豆等食物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 
|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 | 
| C.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素之一,可从水果、蔬菜等食物中摄取 | 
| 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小,摄入量多少与健康无关 | 
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为降低放射性碘(碘131)对人体的伤害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含碘127,碘127是指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4的一种碘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 A.碘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 
| B.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 
| C.碘131原子的质子数为53 | 
| D.核能的利用证实了原子的可分性,但安全利用核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 
|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 
|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 
|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 物    质 | a | b | c | d |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10 | 0 | 0 | 
| 反应中的质量(g) | 6 | 2 | 3 | ① | 
| 反应后的质量(g) | ② | 0 | ③ | ④ | 
A、①为7 B、②为4.5 C、③为3.75 D、④为16.25
小玲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 A.化学材料 | B.食品安全 | 
| ①毛织品和棉织品的区别-燃烧后闻气味 ②钢筋混凝土、汽车轮胎-复合材料 ③玻璃、陶瓷、水泥-无机非金属材料 | ①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物质,不能饮用 ②含有塑化剂的食物、饮料不能食用 ③黄曲霉素-属于有机物,霉变食物不能食用,会诱发癌症 | 
| C.低碳经济 | D.用化学“眼观”分析 | 
| 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②开发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 ①区别食醋和酒精-闻气味 ②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③用水灭火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如图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1)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      (填序号),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2)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空气中的水和         发生了缓慢氧化而造成的;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在食品工业上还有应用.“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若用化学方法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完全失效,写出鉴别过程                   .
(4)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后,轮胎内空气分子间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中分子之间的距离.
亮亮到珍珠泉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 
|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 (Na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5)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                          。
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右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
(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                。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石蕊试液变红色。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                        ;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操作,即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 A.电解水; | B.分离空气; | C.加热高锰酸钾; | D.分解过氧化氢;E.。 |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图一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实验结束,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若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二: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           ,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小亮发现家中施肥用的碳酸氢铵(NH4HCO3)减少了,并闻到了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他很好奇,于是和同学们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物可能为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设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甲,小刚设计了装置乙进行实验(实验装置中的铁架台均省略). 
                 
甲
(1)小明根据现象                         ,证明实验后生成了水和氨气.
(2)根据B中澄清石灰水            ,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二氧化碳、氨气。
[实验评价]在上述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中,你觉得      装置不科学,该装置的问题是                   。另一个装置的优越性还有哪些                            。
[实验反思]根据以上实验,你认为化肥碳酸氢铵在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拓展探究](1)小红同学认为若将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改为NaOH溶液,再经过某实验操作,也可以证明碳酸氢铵分解后有二氧化碳生成,请你帮她设计并完成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 
(2)除用以上方法,你还可以设计何种实验方案(要求所选用的物质与(1)属于不同类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