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九校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榨取果汁 | B.铁熔融成铁水 | C.油脂腐败 | D.木材制成桌椅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纯碱不是碱 | B.铅笔芯中不含铅 | 
| C.食盐不是盐 | 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 
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实验可能不会成功的是
| A.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 
| B.用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 
| C.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 | 
| D.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制取炭黑 | 
将一定量的生铁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完全反应后,发现烧杯底部留有黑色残渣,其主要成分是
| A.纯铁 | B.碳的单质 | C.氯化亚铁 | D.氧化铁 | 
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 
|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 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 
下列除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 A.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 | B.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 C.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 | 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Na2CO3 |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锌比银活泼的是( )。
| A.Zn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 | 
| B.Zn能与稀H2SO4反应,Ag则不能 | 
| C.Zn的熔点为420℃,Ag的熔点为962℃ | 
| D.自然界没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Zn,而有以单质形式存在的Ag |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2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中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 
|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 
下列观点,不能赞同的是( )。
| A.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 B.风力发电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 C.计算机房失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 
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在实验室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下列物质中既存在离子又存在分子的是( )。
| A.氯化钠晶体 | B.金刚石 | C.氯化钠溶液 | D.液氧 | 
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2KI + Cl2= 2KCl + I2 | B.Al + Fe2O3引燃 Al2O3 + Fe | 
| C.Fe + 4H2O 高温 Fe3O4 + 4H2 | D.CuO + CO △ Cu + CO2 | 
据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进行饲养。“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化学式为C12H18Cl2N2O,食用含有“瘦肉精”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下列对瘦肉精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每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5个原子 | B.瘦肉精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 C.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g | D.瘦肉精属于纯净物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 
| B.紫色石蕊试液能使H2SO4溶液变红 | 
|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 
| D.糖类物质是人的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I—127),以降低放射性碘对人体的伤害。已知核辐射中放射性碘(I—131)的核电荷数为53,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I—131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8 | 
| B.I—127和I—131原子的原子质量相同 | 
| C.I—127原子中质子数为53 | 
| D.I—127原子和放射性I—131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 
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 A.H2SO4 | B.CuSO4 | C.AgNO3 | D.FeSO4 | 
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中,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 
|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 
| C.丙实验既可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 D.丁实验既可说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 
物质X可发生下列两个反应:① X + 碱 → 盐 + H2O,② X + 金属氧化物 → 盐 + H2O,则X可能是( )。
| A.CaO | B.CO2 | C.NaOH | D.H2SO4 | 
“探险队员”——硫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小山,逃生线路有多种,但有一条线路是完全行不通,即为入口→③→⑤→⑦→⑨→出口,则该线路涉及的物质为(   )。
| A.Na2CO3、Fe(OH)3、Zn、Fe2O3 | B.SO3、Cu、BaCl2、HCl | 
| C.Zn、Fe(OH)3、KNO3、CuO | D.SO3、Cu、NaCl、CuO | 
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氩气     ;(2)二氧化硅中硅元素显+4价     ;(3)3个碳酸根离子     。(4)2个亚铁离子     ;(5)硫酸铁       。
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请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氧气、氢气、水和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包括在标准内,而另一种不在标准内。
标准一         ,不包括的物质       ;标准二         ,不包括的物质       。
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可以说没有硅就没有我们喜欢的计算机。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     元素。
(2)SiO2是河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精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 高温 Si + 2R ,R的化学式为       。
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热宝”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的袋子,使用时,撕去保护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就会产生热量。
(1)取小袋内的物质加入硫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袋内物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的顺序为          。
(2)40℃时,甲、乙两种物质         (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3)将40℃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能够析出晶体的物质有         。
根据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请具体填写下列各组物质不同的原因:
(1)浓硫酸和稀硫酸:                              不同;
(2)CO和CO2:                                     不同。
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已知碘元素(元素符号为I)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的值为            ;
的值为            ;
⑵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⑶碘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写出碘化氢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今天是小明爸爸的生日。
(1)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       。
(2)爸爸点燃了生日蜡烛,许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这种熄灭蜡烛火焰的原理是
                                            。
(3)小明用压岁钱给爸爸买了一条真丝领带。日常生活中可以用       的方法检验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4)妈妈说,蛋糕上层的奶油是用“木兰花”牌鲜牛奶加工得到的,牛奶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面粉是制作蛋糕的主要原料,面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5)包装蛋糕的塑料袋用后如随意丢弃会造成                  。
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③                                 。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下列的几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通过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前的操作是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收集二氧化碳时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为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振华中学的老师提供了一包白色粉末,它可能是碳酸钙、氢氧化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1)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实验时需要用到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是(试举一例):    
                                                                       。
(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3种实验方案:
方案Ⅰ:取样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
方案Ⅱ:取样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钙。
方案Ⅲ:取样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下层有不溶物,上层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白色粉末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以上三种方案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填方案序号)。分析其表述现象,不合理的理由是                                                                  。
(3)请设计一种方案,证明该粉末为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简要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化学学习中有所体现。请分析题意,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右下图实验一中“更高”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实验你认为实验室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杂质的最佳试剂是          。
(2)写出右图实验二中“更快”的化学方程式:                        。
(3)“更强”,辩论见风采。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场辩论赛。辩论主题是“1 + 1等于不等于2。”甲方认为:1 + 1等于2。乙方认为:1 + 1不等于2。请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判断。
①如果你认为甲方正确,请举一例                                           ;
②如果你认为乙方正确,请举一例                                           。
液晶电视、电脑、仪表等电子产品中的MBBA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请计算:⑴一个MBBA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⑵MBBA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