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数学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丙、丁四队女演员的人数相同,身高的平均数均
为166 cm,且方差分别为 =1.5,
=1.5, =2.5,
=2.5, =2.9,
=2.9, =3.3,则这四队女演员的身高最整齐的
=3.3,则这四队女演员的身高最整齐的
是【   】
| A.甲队 | B.乙队 | C.丙队 | D.丁队 | 
方程 的两根分别为【   】
的两根分别为【   】
| A.  =-1,  =2 | B.  =1,  =2 | C.  =―l,  =-2 | D.  =1,  =-2 | 
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少植2棵树,甲班植60棵
树所用天数与乙班植70棵树所用天数相等.若设甲班每天植树x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1),C(-1,-2),D(1,-2).
把一条长为2012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线的粗细忽略不计)的一端固定在点A处,并按A—B—C
-D—A一…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
| A.(1,-1) | B.(-1,1) | C.(-1,-2) | D.(1,-2) | 
如图,△A’B’C’是由 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 cm得到,若AC=3cm,则A’C
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 cm得到,若AC=3cm,则A’C
=  ▲  cm.
2012年6月15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
行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6500米深度,创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将6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某学校为了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随机抽取本校100名学生就上学的交
通方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扇形图如图所示.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请你估计全校步行上学
的学生人数约有  ▲  人.
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x轴上使得 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十QB的值最小的点,则
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十QB的值最小的点,则 =  ▲  .
=  ▲  .
已知三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
, ,
, ,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不等式,组成一个不等式组,求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请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不等式,组成一个不等式组,求出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分)你组成的不等式组是
(2)(6分)解: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连接AC.
(1)(4分)请根据以下语句画图,并标上相应的字母(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画).
①过点A画AE⊥BC于点E;
②过点C画CF∥AE,交AD于点F;
(2)(4分)在完成(1)后的图形中(不再添加其它线段和字母),请你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予以证明.
已知甲、乙两个班级各有50名学生.为了了解甲、乙两个班级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状况,黄老师对某次考试中8道选择题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统计表如下: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甲班 | 0 | 1 | 1 | 3 | 4 | 11 | 16 | 12 | 2 | 
| 乙班 | 0 | 1 | 0 | 2 | 5 | 12 | 15 | 13 | 2 | 
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2分)甲班学生答对的题数的众数是______;
(2)(2分)若答对的题数大于或等于7道的为优秀,则乙班该次考试中选择题答题的优秀率=______(优秀率= ×100%).
×100%).
(3)(4分)从甲、乙两班答题全对的学生中,随机抽取2人作选择题解题方法交流,则抽到的2人在同一个
班级的概率等于______.
如图,某种新型导弹从地面发射点L处发射,在初始竖直加速飞行阶段,导弹上升的高度y(km)与飞行时间x(s)之间的关系式为 
  .发射3 s后,导弹到达A点,此时位于与L同一水平面的R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2 km,再过3s后,导弹到达B点.
.发射3 s后,导弹到达A点,此时位于与L同一水平面的R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2 km,再过3s后,导弹到达B点.
(1)(4分)求发射点L与雷达站R之间的距离;
(2)(4分)当导弹到达B点时,求雷达站测得的仰角(即∠BRL)的正切值.
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延长BC到点D,使得CD=BC,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F,点G为DF的中点,连接CG、OF、FB.
(1)(5分)求证:CG是⊙O的切线;
(2)(5分)若△AFB的面积是△DCG的面积的2倍,求证:OF∥BC.
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过点A(0,3),且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过点A(0,3),且与反比例函数
(x>O)的图象相交于B、C两点.
(1)(5分)若B(1,2),求 的值;
的值;
(2)(5分)若AB=BC,则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3分)如图①,在Rt△ABC中,∠ABC=90°,BD⊥AC于点D.
求证:AB2=AD·AC;
(2)(4分)如图②,在Rt△ABC中,∠ABC=90°,点D为BC边上的点,BE⊥AD于点E,延长BE交AC
于点F. ,求
,求 的值;
的值;
(3)(5分) 在Rt△ABC中,∠ABC=90°,点D为直线BC上的动点(点D不与B、C重合),直线BE⊥AD
于点E,交直线AC于点F。若 ,请探究并直接写出
,请探究并直接写出 的所有可能的值(用含n的式子表
的所有可能的值(用含n的式子表
示),不必证明.







 1=  ▲  度.
1=  ▲  度.
 与
与 是同类项,那么
是同类项,那么 ▲  .
  ▲  . ,则扇形的半径为  ▲  .
,则扇形的半径为  ▲  . 时,代数式
时,代数式 的值为  ▲  .
的值为  ▲  .

 过点A。
过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