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常德卷)历史
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 A. | 黄帝 | B. | 炎帝 | C. | 舜 | D. | 禹 |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②④③ | C. | ①④②③ | D. | ④①②③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 A. | 世袭制 | B. | 分封制 | C. | 科举制 | D. | 郡县制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 A. | 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 B. | 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 
| C. | 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 D. | 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
| A. | 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 B. | 唐朝时人们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 
| C. | 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 D. | 在元朝的大都到处可见回族商人 | 
下列哪一城市既是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第一批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 )
| A. | 厦门 | B. | 深圳 | C. | 广州 | D. | 上海 | 
下列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 A.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B. |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 
| C.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D. | "废除二十一条" |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 | 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 
| C.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D. |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漫画《磨好刀再杀》所反映的是蒋介石哪一政策?(  )
 
| A. | "攘外必先安内" | B. | "不抵抗政策" | 
| C. |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 D. | "假和平,真内战" |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④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 A. |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 B. | 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 
| C. |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 D. | 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 
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 A. | 殖民压迫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 | B. | 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 | 
| C. | 国王同议会矛盾的结果 | D. |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 
现在,很多欧洲人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
 

 
 
 A.             B.                   C.                       D.
在湖南境内,歼灭白崇禧集团主力,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创造有利条件的是( )
| A. | 常德会战 | B. | 湖南和平解放 | C. | 衡宝战役 | D. | 湘西剿匪 | 
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 )
| A. | 常德 | B. | 长沙 | C. | 岳阳 | D. | 芷江 | 
被誉为"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湖南湘潭人是( )
| A. | 齐白石 | B. | 沈从文 | C. | 田汉 | D. | 周立波 |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没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没有任何杀害和虐待非武装人员的事件,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四 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 时 间 | 双边贸易额(亿元) | 人员往来(万人) | 友好城市(对) | 
| 1972年 | 11 | -- | 0 | 
| 2006年 | 2073 | 480 | 233 | 
材料五  2009年2月10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就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常驻可搭载直升机巡视船一事,向日本驻华使馆官员提出严正交涉。
 请回答:
 (1)日本发动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材料一中所说的"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那段"不幸的历史"?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4)根据材料五,请你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的身份发表一份简短的声明,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2008年4月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
 2009年4月2日,二十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实现我们共同确定的目标。
 ──摘自《半月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
 (3)材料三中提出的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4)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是如何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近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批驳达赖集团的藏独言论。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简要说明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些什么体现?
 (3)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探索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三次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历史面貌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结合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什么变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项成果对当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请谈谈它的利与弊。
 (4)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谈谈你对这一发展战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