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化学
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块融化 | B. | 海水晒盐 | C. | 铁锅生锈 | D. | 酒精挥发 |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 )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 B. |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 
| C. | 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D. | 铬原子呈电中性 |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分类 | 不同类物质 | 
| A | 干冰、白酒、加碘盐、食醋 | 混合物 | 干冰 | 
| B | CaO、H2O、P2O5、K2CO3 | 氧化物 | H2O | 
| C | HgO、NaOH、KCl、P4(白磷) | 化合物 | P4(白磷) | 
| D | 甲烷、乙醇、硝酸钾、葡萄糖 | 有机物 | 硝酸钾 |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除使用托盘天平(带砝码)和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 | 玻璃棒 | B. | 烧杯 | C. | 100 mL量筒 | D. | 胶头滴管 | 
先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乙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甲>乙>丙>丁 | B. | 乙>甲>丙>丁 | C. | 丁>丙>乙>甲 | D. | 乙>甲>丁>丙 |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产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 物质 | ||||
| 反应前质量/g | 10 | 2.2 | 16.2 | 0.9 | 
| 反应后质量/g | a | 4.4 | 8.1 | 1.8 |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是反应物, 、 是生成物
a=15
反应中 、 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2︰9
为化合物
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银;(2) 4个二氧化硫分子;(3)2个铝离子;
 (4)高锰酸钾;(5)+5价的氮元素;(6)由
 和
  构成的磷酸二氢钙。
常用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内容.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 写出上图中部分仪器的名称:①;②.
 (2) 使用
 装置制取气体,对反应物状态的要求是.
(3) 用
 装置可以收集
 中的(填化学式).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进行的必要操作是;若用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
 "或"
 ")通入气体.
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
 点处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填">"、"<"或"=");取一定质量的
 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
 降低到1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
 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②。
 (3)10时,
 、
 、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不仅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用
 ↓表示,后者叫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
 ②"拆":将易溶易解离的酸、碱和盐拆写成离子形式;沉淀、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
 ↓ )
 ③"删":删去方程式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
 ↓)
 ④"查":检查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生成物为沉淀或气体时需标出"↓"或"↑"。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水中解离出
 (2)
 ↑的离子方程式是
已知
 、
 、
 、
 、
 、
 、
 、
 、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
 为常见金属,
 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
 呈紫红色;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所形成的常见气体单质;人体胃液中含有
 ,可帮助消化。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反应物和产物均已给出)
 
 (1)
 的名称是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上图中涉及到
一种
二种
三种
四种
(8分)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
 )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   想】
| 猜想1 | 猜想2 | 猜想3 | 
| 只有 | 只有 | 和
    都有 |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2) 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
 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 
 装置的作用是
 (2)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