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安徽卷)历史
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 A. | 甲骨文 | B. | 金文 | C. | 隶书 | D. | 楷书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 | 君主专制 | B. | 重农抑商 | C. | 闭关锁国 | D. | 对外贸易 | 
"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这项"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 B. | 《北京条约》 | C. | 《马关条约》 | D. | 《辛丑条约》 | 
图2是沈泊尘先生生于20世纪前期所作的一副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 | 甲午战争 | B. | 五四运动 | 
| C. | 北伐战争 | D. | 七七事变 | 
小明准备设计"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迹展板。下列选项中不应出现在展板上的是
| A. | 冯玉祥组同盟军长城抗战打敌寇 | B. | 戴安澜远征缅甸重伤殉国真英雄 | 
| C. | 方振武变卖家产召旧部奋起救国 | D. | 吴樾怀藏炸弹以身殉国唤醒民众 | 
对表1解读正确的是
 表1: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 产量 年份 | 粮食(百万吨) | 棉花(百万吨) | 煤(亿吨) | 钢(百万吨) | 
| 1952 | 163.42 | 1.30 | 0.66 | 1.35 | 
| 1957 | 195.05 | 1.64 | 1.31 | 5.35 | 
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          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
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
| A. | 《神曲》 | B. | 《英雄交响曲》 | C. | 《向日葵》 | D. | 《战争与和平》 | 
某班举行辩论会,如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A. |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 B. | 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 
| C. | 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 D. |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A. | ①②③④ | B. | ②①③④ | C. | ①②④③ | D. | ②①④③ | 
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使中东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该地区位于图中的
 
 A.                 B.                 C.              D.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开办;
 同年,创办安庆的,开创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⑵1986年,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达成共识。
 ⑴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⑵1942年,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⑶2001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通过《上海共识》。
⑴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改正:
 ⑵隋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改正:
 ⑶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出现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改正:
小敏观看了《大国崛起》后尝试着撰写了一段有关英国的解说词。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英国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后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1859年残酷镇压了委内瑞拉人民大起义。20世纪初英国同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一战后英国实力遭到削弱,通过巴黎和会等国际会议,同列强一起构建了雅尔塔体系。
 ⑴错误:    改正:
⑵错误:改正:
⑶错误:改正: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⑴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材料二 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⑵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
 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
一位历史学者说:"一个国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却因本身的弱小被野蛮而强大的国家所灭。"某班根据此以古希腊为例,开展了一场以"文明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吗?"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补充资料,参与讨论。
 【以史为证】
 ⑴小刚在收集资料时发现:在当政期间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最高权力机构是。后来希腊因城邦体制衰落而被北方兴起的所灭。伴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化对外传播开来。
 【史论结合】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国近代诗人雪莱
 材料二
|  |  | 
| 图5:美国国会开会场景 | 图6:2012年伦敦奥运圣火在希腊点燃 | 
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读史明智】
 ⑶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说明了什么?
1960年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与毛泽东主席围绕"50年以后"中国的发展走向问题开展了一段对话。对话中的"蒙哥马利之问"饶有兴趣、发人沉思。请根据对话,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之感】
 蒙: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想问一下主席:中国大概需要50年,一切事情就办得差不多了……到那时候,你看中国的前途将会怎样?
 毛:你的看法是,那时候我们会侵略,是不是?
 蒙:我觉得,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以后,它应该很小心,不进行侵略。看看美国就知道了……历史的教训是,当一个国家非常强大的时候,就倾向于侵略。
 ⑴"蒙哥马利之问"反映了西方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历史逻辑"?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美国为例说明。
 【释疑解惑】
 毛:要向外侵略,就会打回来……外国是外国人住的地方,别人不能去,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硬挤进去……如果去,就要被赶走,这是历史教训。
 --以上材料摘编自2010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⑵毛泽东的回答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哪一外交原则是一致的?
|  |  | 
| 图7:中国富强 神八飞天 | 图8: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 
⑶上述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论从史出】
 ⑷日益富强的中国为什么不会出现"蒙哥马利之问"所反映的"历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