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2届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 B.矿石粉碎 | C.榨取果汁 | D.煤炭燃烧 |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 A.K2SO4 | B.CO(NH2)2 | C.K2CO3 | D.Ca(H2PO4)2 |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 B.用汽油清洗油污 | 
|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 D.用盐酸清除铁锈 | 
下列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呈碱性的是
A猕猴桃Ph=3.2       B 醋Ph=3.3    C纯牛奶 Ph= 6.5   D苏打水Ph=9.1
往下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底部的塑料片脱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氢氧化钠 | B.氯化钠 | 
| C.氧化钙 | D.浓硫酸 |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 
|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 B.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 
|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 
| D.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 |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和“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 D.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 
“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 
|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
xAl + Fe2O3 → Al2O3 + 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l2O3 + xFe 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l2O3为氧化物 |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 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 | 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主要操作及现象 | 
| A | 验证某固体是碳酸钠 |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 B | 验证某溶液的溶质是碱 |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 C | 检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 
| D | 检验二氧化碳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 |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
鸡蛋            蔬菜         醋            面包
(1)上述物品中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的是    ;显酸性的调味品是    ;
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2)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塑封,目的是隔绝    , 塑料属于    材料。
(3)水质受到污染后利用活性炭使水净化,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做了如下所述的实验:
实验(1)
|  |  |  | 
| ①10克水中加入2克 碳酸钙 | ②10克水中加入2克 氯化钠 | ③10克汽油中加入2克氯化钠 | 
上述实验中可得到溶液的是    (填序号),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①和②对比可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②和③对比可得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
实验(2)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 项目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NaCl | 35.8g | 36.0g | 36.3g | 36.6g | 37.0g | 37.3g | 37.8g | 
| KNO3 | 20.9g | 31.6g | 45.8g | 63.9g | 85.5g | 110g | 138g | 
 
物质A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依据图1和图2的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图1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溶液温度与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由图1可知,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M点所表示的含义是                     。
(2)图2是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其反应过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反应分两步完成。第一步:Na2CO3+HCl=NaHCO3+NaCl,当盐酸的体积大于   ml时进行第二步,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盐酸的体积大于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金属材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在这五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 A.铁 | B.金 | C.银 | D.铜 | 
(2)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     性。
(3)建筑需要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钢铁制品在        时容易生锈,用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一定量的生铁粉末投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含有        。
A-E分别是由一种到三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5种固体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1)5种固体物质均可与稀盐酸反应,其中,A、B、C遇稀盐酸有气体产生,B、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 中的溶液为浅绿色,其余均为无色,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①        ②      ③       ④
上述试管①-④中依次放入B、C、D、E四种固体,加入足量的水,除B外均可溶于水,D、E均出现明显放热现象。向试管③④中分别滴入2-3滴酚酞,溶液均呈现红色,再向其中加入试管②中的溶液,试管③中无明显变化,试管④中出现浑浊现象。B、D的化学式分别是     、     ;试管④中出现浑浊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是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A          B          C           D        E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收集若选用装置E(液体充满集气瓶),则气体应由   (填导管口代号)进入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能反应若选用装置E,装置E内盛放的试剂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为了检验草酸(H2C2O4)分解的产物中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并收集一氧化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
《资料》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1)当D中出现浑浊现象时可证明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D中盛放的是   ,可证明产物中还含有一氧化碳和水的实验现象是      。
(2)E装置的作用是        ,则E中的溶液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某化学小组在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进行猜想》小组成员一致认为:黑色粉末A不可能只有铁粉,理由是       ,
黑色粉末A加入足量CuSO4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对黑色粉末A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 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② 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③                    。
《实验探究》
|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Ⅰ | 取适量黑色粉末A 用磁铁吸引 | 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 猜想  不正确 | 
| Ⅱ | 取适量黑色粉末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黑色粉末全部溶解 | 猜想②正确 | 
| Ⅲ |  |  | 猜想③正确 | 
《反思评价》实验Ⅱ中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结论》猜想③是正确
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计算吸收88g二氧化碳需要氢氧化锂的质量。
 
  
   
  
